減碳

隨著 COP 26 氣候變遷峰會展開,氣候變遷成為全球話題,歐盟也早在今年 7 月提出碳關稅計畫,預計在 2026 年生效。台灣作為出口導向經濟體,又是全球半導體與電子產業的重要陣地,我們的科技大廠準備好了嗎?

台灣與全球供應鏈連結,不能缺席減碳行列

COP 26 氣候變遷峰會,雖然台灣沒有參加,但是行政院能源辦副執行長林子倫、台灣氣候聯盟的祕書長彭啟明,以及環保署和 NGO 代表皆有前往參與周邊會議,就是希望台灣在減碳趨勢中不要缺席。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周桂田教授向《日經新聞》表示,「不管台灣有沒有參與聯合國體系的氣候峰會,我們的企業與全球供應鏈相連。企業需要開始減碳,這既重要又迫切,否則他們會在供應鏈失去競爭力。」

事實上,台灣企業已經起跑。8 家科技大廠(台積電、台達電、友達、台灣微軟、光寶、宏碁、和碩聯合科技、華碩電腦)於今年 6 月共組「台灣氣候聯盟」,決定共同達成全球再生能源倡議「RE100」的目標——2050 年製程 100% 使用再生能源;以下我們就來舉幾家例子,看看他們用哪些方式節能減碳。

台積電——全球第一個加入 RE100 的半導體公司

台積電不愧為半導體龍頭,是全球第一個加入 RE100 的半導體公司。事實上,2016 年國際簽署巴黎協定時,台積電當年就成立碳管理平台與節能減碳委員會。

根據台積電 109 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報告,2020 年台積電在台灣簽署再生能源的合約已達 1.3 GW,每年約當減少 220 萬公噸碳排放量;同時購買約 12.3 億度再生能源,100% 抵銷全球辦公室與所有海外營運據點的電力碳排放。目前,台積公司全球的辦公室已達成 100% 使用再生能源電力,等於全球辦公室淨零中和。

因應氣候變遷與能源管理,台積電有 3 大策略:1、推動低碳製造,持續採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2、持續購買再生能源及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3、改善能源使用效率,規劃年度新增節能措施並積極落實;4、強化氣候韌性,擬訂氣候變遷應變與預防措施,降低氣候風險影響。

具體方法包括:汰換或新設溫室氣體處理設備、建造綠色廠房、執行機台與廠務節能專案、擴大使用再生能源。此外,也建置智慧化管理系統,精準控制以降低待機能耗,並透過汰換低能效元件,促進機台設備耗能最佳化。藉由此方法,目前已節電量 3 億度,相當於減少 16 萬公噸二氧化碳排放。去年 5 月,嘉義鹽灘地太陽光電廠產出的再生能源電力也送達台積公司,其他多個陸域風場所產製的綠電也在第 4 季傳輸至台灣廠區。

2030 年,台積電設立目標為全公司生產廠房 25% 用電量為再生能源,非生產廠房 100% 用電量為再生能源。

台達電——內部碳價設定遠高於國際建議

台達電於今年 3 月加入 RE100。它在 2017 年通過科學減碳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s,SBTs),承諾 2025 年的碳密集度相較 2014 年下降 56.6%,去年(2020 年)已達到下降超過 32% 的階段性目標,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亦已達到全球據點用電約 45%。

台達電從 3 方面進行節能減碳:產品、廠區與綠建築。產品方面,台達電提供全球客戶高效電源產品,從 2010 年至 2019 年,累計節省 314 億度電,約減少 1 千 6 百 萬噸碳排;廠區方面,台達電採用節能管理,2011 年至 2019 年,節電 26 萬仟度電,約減少碳排 20 萬公噸;綠建築方面,過去 10 幾年,台達電在全球打造了 29 座綠建築。2019年,經認證的 15 棟廠辦及 5 棟捐建綠建築,共計節電 2 千萬度電,約當減少1 萬 3 千噸碳排。

此外,台達電訂定的內部碳定價高於國際水準。根據世銀 2017 年建議,若要達成《巴黎協定》升溫不超過攝氏 2 度的目標,2020 年每噸碳價應為 40 到 80 美元,2030 年應為 50 到 100 美元。然而台達電綜合考量了全球製造廠區的內外部碳成本,訂定 2021 年內部碳價為每公噸 300 美元。

企業內部碳定價的用處為,作為營運直接或間接排碳量之衡量標準,對內部單位實際收取排碳費用,也可作為企業營運策略或投資項目規劃時,納入碳排放成本為評估指標,也可加以衡量外部法規或政策變動之影響。

台達電承諾在 2030 年達成 100% 使用再生能源及達成碳中和。

宏碁——所有筆記型電腦皆全面採用再生紙包裝

宏碁於今年 5 月宣布加入 RE100 倡議,並承諾將在 2035 年全面採用再生能源。截至 2020 年,宏碁集團的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已達 44%,且旗下所有筆記型電腦皆全面採用再生紙包裝,共節省 8750 公斤的紙漿,減少 2 千萬個塑膠袋的使用。

宏碁在各地採用不同的綠色電力措施:在台灣設置自有太陽能發電廠、風力發電機等再生能源發電機組;在美加則以當地的再生能源憑證,以風力為主;在歐洲、亞洲與南美洲也採用其他再生能源來源憑證。其中宏碁的美國分公司在全美境內所使用的電力,100% 來自風力與太陽能再生能源。以上所述的再生能源憑證總計量為 1 千 3 百萬度,自設發電廠並發售回當地電網的綠色電力共計約 330 萬度。總計宏碁集團綠電達 1 千 7 百萬度。

企業起步了,台灣政府減碳發展卻令人憂心

即便有一些台灣科技大廠主動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但台灣整體產業仍需要政府設立目標並落實,帶領產業轉型,培育它們的國際減碳競爭力。然而,台灣政府目前的減碳表現並不明朗。

今年 1 到 8 月,台灣綠能占比為 5.5%,但今年目標為 12%。經濟部長王美花解釋,一方面因為上半年缺水,為確保供水,減少水力發電;另一方面,離岸風電風場建設因為疫情而拖延。

非常關鍵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在 10 月底由環保署公告,將原本 2050 年溫室氣體減量一半的規定,改為淨零碳排;草案也新增碳費法源,得分階段對直接或間接排放溫室氣體的排放源徵收碳費,徵收對象、費率由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並定期檢討。然而,台灣環境規畫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草案未明訂各部會權責,也應把協調機關制定成比「行政院永續會」更高位階的單位。

此外,政府目前預計 2023 年向 2.5 萬噸大戶率先徵收碳費,收費標準尚未決定,從每噸新台幣 100 元到 300 元(約等於 10 美元)都有;然而歐盟對每噸碳排徵收的價錢,則是 60 至 70 美元,台灣碳費明顯有過低疑慮。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表示若碳費太高,產業負擔則大,但是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指出「認為收碳費、能源稅,會對產業或經濟造成負面影響,這是台灣不論政府、企業間,存在的長期錯誤觀念。」應把碳費視為產業升級的助力,「難道碳價格高、能源稅多的歐盟、瑞典跟日本,經濟發展有落後台灣嗎?」

本圖/文由「CitiOrange 公民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台灣沒能參與 COP26 氣候峰會,台積電等科技龍頭靠自己減碳,擠進綠色供應鏈!

新視野平台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