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憲醫師說明,膽管是相當棘手的位置,相較其他器官腫瘤以球狀的生長方式,部分膽管癌以趨近平鋪方式生長,導致不易發現。
70歲的李先生連續二年都因腹痛,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只有輕微肝指數上升,連精密的電腦斷層都顯示沒有問題,症狀也很快緩解。直到2019年他再次因為腹痛進醫院,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佳憲發現斷層掃描上開始有雙側肝內膽管擴張情形,判斷可能有膽管內病灶,進一步做內視鏡超音波檢查,發現了近端膽管內有腫瘤。後來建議病患接受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術,將鏡頭進入膽管內部直接觀察,結果發現多處乳突狀突起,內視鏡定位切片顯示有腺癌細胞。李先生一家人都相當感謝吳醫師的敏銳覺察力,所幸未發展成晚期,尚可手術切除。
膽道腫瘤很難搞:不易察覺+取樣不易
因檢查報告屢次顯示正常,當時李先生無法置信竟是「惡性腫瘤」,吳佳憲醫師說明,膽管是相當棘手的位置,相較其他器官腫瘤以球狀的生長方式,部分膽管癌以趨近平鋪方式生長,導致不易發現。膽管內乳頭狀腫瘤是一種少見的膽道腫瘤,源自於膽管上皮的異常增生,沿著膽管內生長,部分會分泌大量黏液。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反覆發作的右上腹痛與急性膽管炎,檢查可見短暫黃疸與發燒,原因可能是腫瘤質脆易脫落,或因分泌的黏液造成一過性的膽管阻塞。這樣的臨床表現,迥異於傳統膽管癌常出現的持續無痛性黃疸。研究顯示40% ~80%的膽管內乳頭狀腫瘤含有侵襲性腺癌的成分,手術前的病理採樣以及腫瘤影響之膽管的範圍決定了手術方式以及治療效果。即使可以透過內視鏡超音波初步發現腫瘤存在,但馬上會面臨到第二個問題-取樣不易。
有別瞎子摸象 導管式內視鏡精準診療
過去取樣方式有兩種,一是以X光透視(逆行性膽胰管攝影)輔助進行膽管內腫瘤組織取樣,有如瞎子摸象,二是剖腹開刀,對於年長患者是一大負擔,加上若是良性腫瘤,病人得白挨一刀。
現在可以透過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的鏡頭進入膽管內部直接觀察,即使是微小或平鋪型腫瘤也都無所遁形,故能精準取樣,也能知道腫瘤侵犯的範圍,提早決定適用的術式,並判斷所需切除的範圍,對醫師和患者都是極佳助力。
吳佳憲醫師表示,直徑僅3.5毫米的導管式膽胰管內視鏡術,也可以在直視下用來擊碎膽胰管內的結石,成為困難結石患者手術開刀取石外的另一種治療方式。
急性膽囊炎以金屬支架引流 降低併發症
急性膽囊炎,過去傳統治療是以外科手術為主,而不適合手術者,則置放外引流管來治療。針對年長不適合開刀的患者,體外引流管可能會造成傷口感染,或管路阻塞,脫落而引起嚴重的發炎反應。現在已經發展出以啞鈴型金屬支架作為膽囊跟腸胃道的橋樑,達到與外引流管一樣的療效,不但簡化治療複雜度,同時無體表傷口或管路,可大幅改善患者生活品質。吳佳憲醫師表示,對比過去膽胰疾病診療的困境,目前發展出相當多元的診斷與治療工具,台東馬偕將持續為患者引進最佳解方,成為醫病的一大助力。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