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人們在家上班

疫情讓企業調整在家上班的模式。圖片來源:Microbiz Mag

2020 年的疫情,引發「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浪潮。對某些勞工而言,在家上班爽爽的;有些勞工則想念團隊工作的感覺;雇主則需要及時調整公司營運策略。2021 年疫苗出現,疫情現曙光,勞工需要回辦公室上班嗎?還是繼續在家工作?據《CNN》報導 ,經過疫情,震盪過的全球職場,已經轉型了。

「在家上班」讓我們學到很多,但我們回得去辦公室嗎?

經過一年的疫情,許多實施「在家上班」的公司領悟了幾件事:不是所有會議都必要、不是每個人都覺得每日工時 8 小時是最好的時間安排、坐在辦公桌前不一定就有生產力。

即便疫情賜給我們寶貴的一課,但當 2021 年人們開始看得到疫情趨緩的可能,老闆開始思考需不需要保持「在家上班」。有些公司的確覺得既然疫情趨緩,就想叫回勞工;有些公司則了解遠端工作的好處,在今年沿用;有些公司則使用混合辦公模式。

讓員工「在家上班」的公司如何調整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去年(2020)3 月 11 號宣布新冠肺炎為大流行,逼得許多公司為讓員工在家上班忙得焦頭爛額。

他們首先面對的問題是設備。美國評論網站 Yelp,必須要蒐羅 3 千部筆電給員工。「我們一直都有多的筆電,但是 3 千部有點太多。」人資總監派特森(Carolyn Patterson)說。

智能科技公司 Coveo 在全球有 6 百個員工。他們在 2020 年 3 月初清空辦公室,確保在家工作的員工有科技用品以及除噪耳機可使用,同時也提供高速網路的補助金。這總共花了他們 上百萬預算,執行長泰圖表示這很值得,「你的員工狀態不好,就無法組成一家好的公司。」

不愛「在家上班」的公司

不用在疫情後,有些公司在疫情前就已經駁回「在家上班」。2013 年,當時的 Yahoo 執行長麥爾(Marissa Mayer)為求更好的溝通與合作,不再讓員工「在家上班」。2017 年 IBM 出於「優化合作以及加速工作節奏」等考量,叫一些遠端工作者重回辦公室。

智能科技公司 Coveo,雖然給予員工選擇工作場所的彈性,但是並不計畫讓全體員工都遠端工作。執行長泰圖(Louis Tetu)認為「在家上班」很不人性化,「Slack 和 Zoom 都很好,但不能讓人團結一心,共享團體文化。」泰圖期盼能安全集合團隊的那一天,甚至不惜花上 10 幾萬的飛機票達成,因為他認為「團結,能帶來很多收穫。」

在家上班有好處,在公司上班也有優點,如果同時並行呢?許多公司將在 2021 年採用「混合式辦公」。市場研究公司 Forrester 的資深分析師漢威特(Andrew Hewitt)預測,10% 的公司會採用完全遠端工作,30% 會在辦公室上班,60% 的公司則會採用「在家裡」與「辦公室」兼具的「混合式辦公」。

但漢威特表示「混合式辦公」有其挑戰。

在家上班+在公司上班,遇上混合式辦公的不平等

當有些員工在公司上班,其他員工卻在家,會產生一些管理的問題。

舉例而言,在公司上班的員工,跟老闆常見面培養感情,有機會獲得更多資訊與指派工作。「況且,疫情前,『在家上班』本來就有點汙名,遠端工作者被認為生產力較低,或者對工作沒熱忱。」漢威特表示。

美國評論網站 Yelp 的狀態是,疫情前大部分員工都是在辦公室上班,現在則是讓多數員工選擇在家工作,或者一個禮拜中有幾天進辦公室。他們現在很注重主管對於「在家上班」的管理方式,譬如在會議上,或者決策時,如何公平地帶領公司上班者與遠端工作者。

「對於住很遠的人遠端工作者來說,進辦公室開會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很注意主管不要有『重要會議需要進辦公室開』的工作模式。」Yelp 的人資總監派特森(Carolyn Patterson)說。

辦公室的變化:減少空間、空間轉型

員工遠端工作,公司需要的空間就更少。智能科技公司 Coveo 執行長泰圖預測,疫情後公司的空間會縮減 30 %。

如果公司進行混合式辦公,辦公室的設計也跟著變化。如果個人工作可以在家做就好,公司的空間就能分派給更多「團隊工作」,員工不需要被指定固定座位,且合作空間就變得更重要。

市場資深分析師漢威特說明,有些公司則使用「燒燙辦公桌」(Hot desking)模式,也稱為「辦公桌輪用制」,也就是多個員工,在不同時段使用單個工作站。名稱中的「辦公桌」不再指個人被指派的固定辦公桌,而是讓多個勞工分班共享。

疫情讓我們了解不同的工作模式,「在家上班」已經改變了人們思維,企業會如何因應,產生更有彈性與創意的工作模式,值得觀察。

本圖/文由「BuzzOrange 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2021 年疫情過後可以繼續在家上班嗎?職場在疫情後已經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