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魚類的動物福址狀況為何?

養殖魚類的動物福址狀況為何?圖片來源:WorldFish
養殖魚類的動物福利,你曾聽說過嗎?

通常我們常聽到的動物福利,都是關於保育動物、流浪貓狗,或者經濟動物;經濟動物中比較常被關注的又以哺乳類、家禽類為主。養殖魚類的動物福利常被忽略,現在,是時候來關懷牠們的生命了。

養殖漁業,是為了避免捕魚過度?

根據《VOX》報導 ,許多人以為,養殖漁業能夠降低野生漁業的濫捕,以免自然界無法負荷,破壞海洋系統。但是研究指出,養殖漁業其實沒能多幫助野生魚類保育,甚至原本想要解決的問題會不斷循環—-因為養殖漁業的飼料,是由很多幼小野生魚類製成。

1 隻養殖魚,需要多少隻野生魚的犧牲?答案不一。舉例來說,1 隻養殖的鮭魚,一生需要吃掉 147 隻野生「飼料魚」;1 隻吳郭魚一生則需要吃 7 隻。即便如今有人在推動以植物取代魚肉作為飼料,但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改變市場基金會(Changing Markets Foundation)2019 年的 報告 指出,5 分之 1 的野生漁獲會變成養殖漁嘴下的魚飼料和魚油。

養殖魚的 3 個福利困境:擁擠、疾病與超速成長

《VOX》報導 ,養殖漁類與野生漁類關注的福利時長不同。

海洋漁業的魚類所受的痛苦,可能是「魚生」的最後,在碼頭窒息而死的幾分鐘或幾小時;而養殖漁業的痛苦時長,是牠們出生到死亡的整個生命,可能長達幾個月,甚至超過 1 年。這段時間中,養殖魚的 3 大福利問題為: 擁擠、疾病與超速生長。

出於成本考量,養殖漁業業者會盡量在他們的養殖場 塞魚 。擁擠的魚塭會破壞水質、增高魚的受傷率、攻擊性,以及疾病感染率。其中最常見的健康問題,就是魚蝨感染,這會造成魚生病,於是要用化學藥劑治療,但這又影響水質和環境,再度惡化魚類健康。

據《上下游》報導 ,有台灣養殖漁業業者在降低飼養虱目魚的密度之後,魚活動力提高,背肉也比較結實,成功找回阿公養出來的虱目魚肉質,帶有一股淡淡芝麻香,即老人家口中的「麻仔氣」,也成為國內第一張擁有歐盟認證的虱目魚養殖場。可見改善擁擠情形,不只提供水生動物福利,也增加商品品質。

此外,強制魚超速生長,也是問題之一。魚類在被迫迅速長大的過程中,會增加白內障、異常心臟形狀與功能的發生率。此外,也可能產生「生態汙染」。70 年代中,共有千萬隻養殖被迫超速生長的養殖鮭魚逃入野外,當牠們與野生鮭魚交配後,就誕下「基因汙染」的後代,牠們在野外將較難生存,且比起野生鮭魚,更可能不孕。

魚類福利行動

雖然養殖魚類的福利尚未被重視,但是已經有相關倡議開始推動。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The 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在 2015 年發布了對魚類屠宰業者的建議清單 〈 人類食用養殖漁業的擊暈與屠宰福利建議 〉(Welfare Aspects of Stunning and Killing of Farmed Fish For Human Consumption);去年歐盟動物福利平台(European Union’s Platform on Animal Welfare)設立 魚類福利準則 ,供歐盟委員會參考。

台灣在 2019 年,漁業署與海洋大學也共同舉辦了「水生動物福利與友善養殖研討會」,與會者包括學界、產業與民間組織,分別就水生動物福利、相關技術落實與發展、友善生態養殖業者經驗分享等面向,就產業現況及發展,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

此外,台灣也有團體關切養殖魚類的福利。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曾於 2019 年的 10 月 4 日世界動物日召開 記者會 ,呼籲消費者拒絕購買虐待動物的「活體弓魚」。表示每年約有 345 萬尾鱸魚遭受此虐待折磨,但身體被彎曲綑綁、緩慢窒息除了造成魚類極大痛苦,肉質也會因為乳酸量變高而降低。

本圖/文由「BuzzOrange 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養殖漁業會改善濫捕?錯!】跟海洋魚類差很多!3 個養殖魚類的福利困境,需要你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