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全球疫情因著配戴口罩、社交距離、遠距工作與遠距學習等使得人與人之間有了隔閡感,對大人如此,對學齡孩子更是如此,這種情況引起了父母的一些擔憂,特別是擔心那些遠距學習孩子的社交和情感發展。如何與人建立關係? 如何對人表現友善及同情心?或是可能會因著太常宅在家而越來越孤立? 多次在美國各大名校發表演說的紐約大學心理學副教授Emily Balcetis博士推薦了三種有科學依據的方法來培養孩子的友善、同理心以及人際關係。

  1. 一起玩音樂

不論孩子對大,只要對音樂有所了解都會對社交技能產生積極的影響,會比一起玩遊戲的孩子更願意幫助他人。一項2010年的研究發現,24位與他人一起玩遊戲的孩子中只有4個願意幫助朋友修復損壞的玩具,但24位與他人一起玩音樂的孩子中就有13位願意伸出援手。在傳統文化中,音樂和舞蹈通常是重要時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入學典禮、婚禮、作戰準備等,進而發展出團體凝聚的效果。

JMOY2147

  1. 協助孩子多注意自己與他人的共同點而不是差異處

例如,孩子與其他同學共同喜愛的嗜好或書籍。許多科學家已經進行了測試並指出,專注於與他人的相似處並一起共享等這類團體經驗是提高人們對他人的義務感及其對社會的同理心最有效的方法。此外,談論相似之處可以增加人們彼此是“同伴”的意識感以及更願意慷慨對人。

  1. 詢問孩子心目中重要的事

父母可以邀請孩子談論對他們最重要的價值觀,答案可能會與運動或藝術能力等有關,父母可以與孩子進一步討論為什麼這些東西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層面。請注意,父母只要聆聽以及了解,而不要擅自評斷孩子的看法。一個國際心理學家小組針對青少年社交思維的研究發現,容易出現打人、撒謊、排斥他人等行為的青少年通常是那些長期以來自尊心較低以及自視甚高的人。但是,這些青少年在反思了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價值觀之後,個性裡的侵略性就漸漸消退了,實驗發現,即使是最行為偏差最嚴重的青少年,在思考了自己的價值觀一週之後,霸凌的行為會減少75%。多與孩子聊聊他們認為什麼事情最重要,有助孩子自我認同以及與他人的人際互動。

Reference

A psychologist’s advice to parents: Doing these 3 things can help you raise kinder, more socially aware 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