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萬對於整個台灣而言,是什麼數字?

內政部日前公布 2020 年人口統計,去年出生人數 16 萬 5249 人,創 20 年來新低;但死亡人數 17 萬 3156 人,超過出生人數近萬,人口首次呈現負成長,引發引發社會一陣譁然。

但人口越來越少,是台灣獨有的景象嗎?把目光放眼全球, 少子化已成國際趨勢。

根據聯合國《 World Fertility and Family Planning 2020》報告中指出,全世界生育率(一個婦女平均一生生育兒女的總數)持續下降。從 1990 年總和生育率 為 3.2,2019 年已降為 2.5。美國雖是移民大國,但從 2019 年到 2020 年僅微幅成長 0.35%, 創 120 年來 最低年度成長率 。

就連多產的非洲大地,聯合國預測, 在 2019 年總和生育率還有 4.6,但到了 2050 年後,將下降至 3.1,30 年後,非洲的新世代將會整整少掉超過 3 分之 1。對全世界而言,如何因應少子化將成為許多國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聯合國彙整全球 1950 年至 2019 年生育率,以及推估 2100 年後全球生育率。(圖片來源:聯合國

全球都在少生小孩,亞洲「進度」更快

把目光放回亞洲。

日本人口從 2007 年開始, 已連續 13 年呈現負成長 ,韓國生育率更是拿下全球末段班。仔細探究日、韓少子化的原因,其中包含各種層面:像是無法負擔的房價、難以成長的薪水、避孕途徑增加、女性意識抬頭等等 ,很難找出一蹴可幾的解決方法。

日、韓政府也持續在政策上下猛藥。「0 至 6 歲國家養」並不是郭董選總統才第一次出現的口號。2019 年 10 月,安倍政府便喊出「 0 至 16 歲國家養」,並在同月份開始調漲消費稅(日本消費稅從原本的 8% 漲到 10% ),期望 藉由提高全體消費稅,實現育兒教育醫療免費化 ;韓國政府則是預計 2022 年起,每月提供育嬰補助,以及 200 萬韓元一次性的生育補貼以及育嬰假期間,每月 300 萬韓元津貼。

回頭看看台灣,少子化政策也被羅列在蔡英文總統 主要 8 大政見 中,並從上屆當選後,便提出 少子女化對策 計畫等因應措施,政院最近甚至還計劃 加碼補助第二胎,希望能挽救低生育率困境。

然而,即令鼓勵生育法寶盡出。不論是 日本 、韓國,還是台灣,在去年新生兒數量上,都再創歷史新低。

有沒有一種可能,少子化已是全球難以翻轉的主流趨勢,不管各國多努力,生育率只能勉強在維持現狀線上下搖擺,已不可能再回到戰後嬰兒潮的盛況。

既然生育率持續下跌已成既定事實,也是很難被撼動的趨勢,台灣又該如何另闢蹊徑,破解這個難題?筆者建議可以思考的方向包括:

一、提供良好的托/教育環境,協助家長養出量少卻質好的下一代

在總人口數難以增加的情況下,提升勞動生產力的「品質」就更顯重要。

政府須因應少子化,打造完善的托育場域,擴大幼教公共化,營造友善的育兒空間,讓父母得以兼顧家庭和工作;同時,加速教育改革,讓校園能量足以培育產業升級、轉型所需之人才,降低學非所用、產學落差困境。

二、產業發展轉型,要往高端產業(非勞力密集)制定國家發展政策

台灣人口出生率持續下跌,未來勢必會面臨勞動力人口短缺的問題。

國家必須在產業、勞動層面進行結構性的改革,加速產業創新,讓整體產業環境往非勞力密集的高端產業進行全方面轉型。去年 台灣出口創單月新高,優於中國、韓國等國家,未來產業的發展方向,可持續強化台灣以出口外需為主,內需為輔的經濟模式。

三、吸引外國人才與擴大外需市場:打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台積電資深副總侯永清曾指出,「因應少子化,除了本土人才培育,未來也要重視國際人才如何引進。」政府須加速推動友善的移民相關立法,以補充未來可能的人力缺口,延攬各國人才,打造台灣成為有利於外國人安居樂業的良好環境。

在林全擔任行政院院長時,就已針對少子化問題提出分析和對策:

「…… 台灣少子化問題確實比歐洲有些國家還嚴重…… 4 個原因造成台灣少子化—-低薪、高房價、小孩托育問題及小孩教育問題。 低薪跟高房價造成年輕人經濟負擔太大而晚婚,自然就降低生育意願;至於高房價的問題,政府正透過社會住宅跟公共住宅盡量解決。另政府正研擬將托育的補貼金額再加一倍,同時規劃導入社區的公共托育。目前政府已把少子化當成國安危機,盡量將每個環節做好。」

我們支持政府積極面對處理台灣的人口減少與老化趨勢,但造成年輕人不婚不生的「低薪高房價」問題,難以一步到位盡解。筆者認為,政府除了需針對低薪高房價持續推動改革方針,更應該勇敢假設 10 年、20 年後,我們都會面對人口驟減的必然結構,現在就開始從托育、教育改革、長期產業策略、與吸引移民等三個面向來研議應對政策。

本圖/文由「BuzzOrange 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社評:全球人口數都在崩盤下探,少子化是危機,還是台灣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