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榮民總醫院 骨科部骨病科 楊善為主任說明,手術時間超過45分鐘即增加1分的血栓風險,使用醫療級連續靜脈加壓系統,幫助降低靜脈血栓栓塞的發生。
隨著醫療的進步,許多大大小小的疾病都可以靠著手術的方式治療,治療痊癒性高,讓人容易忽略術後修養,常常因為久臥的緣故,使得血液不易回流,產生血栓而導致靜脈栓塞。靜脈栓塞不但會造成整個肢體腫脹、疼痛,嚴重者血塊隨著血液流動循環至肺部,造成肺栓塞等致命危險,嚴重肺栓塞能在幾分鐘內要人命。
為什麼會產生靜脈血栓?
血液在人體中流動,有些狀況會讓血液停滯、凝結。高雄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骨病科主任楊善為說,容易形成血栓的3要素包含血液淤積、血管壁損傷和凝血狀態改變。
血液淤積的風險指標包含年紀大於40歲以上、長期臥床、罹患惡性腫瘤、懷孕、肥胖、有中風病史、靜脈曲張及心衰竭病人。血管壁損傷則包含外傷、骨折、手術、靜脈放置導管;凝血狀態改變則包含服用藥物(避孕藥、荷爾蒙)、懷孕及產後、抽菸及血液疾病等,這些狀況都會增加血栓風險。
依照上述危險因子計算血栓風險,對於高風險族群,建議使用醫療級連續靜脈加壓系統,每30分鐘會自動偵測血液回流並間歇式加壓,幫助有效降低靜脈血栓及肺栓塞的發生。術後長時間臥床期間,可再加上使用第二等級醫療級萊卡材質醫用輔助襪,跟一般彈性襪有很大差異。
黃金48小時 物理性預防更降低風險
手術後的病人需要一段時間臥床休息,無法自主活動當然也增加血栓風險。楊善為表示,一般產生血栓機率最高是手術當天,產生血栓的患者有5成在第一天就發生,約有25%發生在術後隔天,2週之後風險就降到1到2%以下,意即接受長時間手術的病人、需要臥床者就建議使用醫療級連續靜脈加壓系統,並直到可如常下床活動,血栓風險才能大幅下降。
楊善為說明,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一旦產生血栓,導致肺栓塞,若無即時治療,致死率相當高。2018年歐盟骨科醫學會專刊數據顯示,重症的住院患者及接受手術的住院病人,在沒有預防下,靜脈栓塞的風險從1成到4成都有相關文獻;但如果有預防,可以把機率大幅降低到1.2%至10%。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