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嘗試新事物是人的本能,也是幫助我們適應多變環境的技能。但過程中的辛苦,和離專業的遙遙無期,容易讓我們在開始前就打退堂鼓,或學了一陣子後半途而廢。

與學習相關的理論中最廣為流傳的就是「一萬小時定律」,從完全不會到學會一項技能,需要總共一萬小時的練習才能達成,相當於一份全職工作做五年。曾在 TED 演講的自學名師 Josh Kaufman 對這項理論不以為意,因為在他成為新手爸爸後,生活變得極為忙碌,擠出一萬小時才能學好一件事,這門檻實在太高了。

因此他研讀了許多文獻,發現 「一萬小時定律」在廣為流傳後有被誤用,相關的研究是針對成為某領域大師等級的案例,如果目標只是要學會一項技能,其實不需要到一萬小時,因此他提出了「黃金 20 小時」理論。

根據學習曲線,學習最費力的是從零開始的階段,而從不會到學會,你只需要堅持 20 小時。這裡並不是指連續 20 小時,而是每天花 45 分鐘,一個月後就會見效了。

當然,用的方法不對,就算花再多時間效果都是有限的,因此 Josh Kaufman 提出了讓更有效率的練習方式,讓學習效果更佳:

1. 將這項技能拆解成幾項子技能

一項技能都是由好幾個子技能所組成的,以學會英文為例,子技能可以分成口說、閱讀、聽力、寫作等等,依情境又可以分成生活會話、商務用語等等。

把技能拆解後,你只要根據你的目標選擇需要的子技能練習即可,例如你的目標是可以和外國人聊天,那你首要練習的技能就是聽和說。一項技能可能包含數十個、數百個元素,不可能每個都很熟練,只要針對其中幾個就行了。

除此之外,拆解技能還能讓抽象的目標變得更具體,我們會更清楚要做些什麼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成果。

2. 從失敗中自我修正,是更有效率的方法

為了學習一項技能,我們可能會報名很多課程、買了超多本書,但就如沒下過水的人學不會游泳一樣,沒有任何實作經驗,是很難學會一項技能的,等你上完所有的課、看完所有的書後再開始做,已經不知道花費多少時間了。

因此,從實作中大量失敗,並從失敗中自我修正,是更有效率的方法。不用害怕犯錯,唯有犯錯你才能知道怎麼讓自己做得更好。

3. 移除練習障礙

大腦的天性是好逸惡勞的,因此定好了你的學習計畫後,盡可能把會干擾計畫的物品移除。例如手機會讓你分心,那就在練習時間內先把它擺到較遠的地方。意志力的資源是有限的,把它花在自己想學的東西上,別把它耗費想玩又不能玩的拉扯之間。

4. 至少練習到 20 小時

無論是學新的樂器、學投資理財還是學新語言,萬事起頭難,但只要堅持 20 小時,跨過最初的障礙,後面的練習就會如行雲流水般順利許多。

另外,學習最大的障礙不是經驗、聰明程度,而是情緒。不要因為害怕自己看起來很笨、害怕挫折感,而放棄去嘗試任何想嘗試的事,先給它 20 小時的機會吧!

本圖/文由「BuzzOrange 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好想嘗試新事物】千萬觀看人次 TED 講師分享「黃金 20 小時學習法」,一個月就學會新語言、新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