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

每位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十分善良且樂於關懷他人,但這並不是一蹴即成的目標。首先,孩子需要能夠識別另一個人的情緒,感覺與那個人之間的關聯,然後再採取行動。儘管每個小孩子都會按照自己的步調前進,但以下關鍵時期可以更有效率地推動孩子前進。

3歲 : 孩子開始意識到為什麼會產生情緒

儘管嬰兒可以在6個月內感知到其他人的情緒,但直到3歲左右才會開始出現實際的善意行為,因為他們仍在學習因果關係。著有《教養有生產力孩子的祕訣》作者Dona Matthews博士說 :「幼兒到3歲時已經會意識到某些事件會使某人產生某種感覺,例如,有些小朋友沒有得到他們想要的餅乾,就會感到難過或生氣,反之,如果得到了餅乾,他們會感到高興。」建議父母透過強調孩子的感受並解釋它的因果關係來讓孩子了解行為與情緒之間的聯繫,例如 :「剛剛你很想出去,現在我們就在外面了,所以覺得非常開心」。

4-5歲 : 刻意善良

在此期間的孩子會開始對他人表現出持續的友善。維吉尼亞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大多數3歲孩子不會與他人分享珍藏的貼紙,但大多數4歲的孩子就會開始與其他孩子共享。耶魯兒童研究中心耶魯兒童研究中心心理學家Maysa Akbar博士說 :「孩子到了大約4歲時會產生心理上的轉變,他們會希望能夠以一種更有意義的方式參與其中,因此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分享、牽手和擁抱等情況。」父母若是看到了這些友善表現,請立刻給予孩子稱讚。

ZDEB09

5-6歲 : 開始會有團體的概念

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能會更願意做一些事情,例如清理桌子,以便全家人可以早點在沙發上一起看電影。Matthews博士說 :「當孩子感覺自己像一個小組中的重要成員時,就會更感到自我價值感,進而表現出更友善的行為。這個年齡的孩子同時變得更加善於表達欣賞的時候,這時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說話語氣更為親切,並隨時加上“請”和“謝謝”。

7-8歲 : 開始學習將他人放在第一位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們的好心行為變得越來越複雜,在與個人利益無關時,對孩子而言要表現善良並不困難,但是當這件事牽扯到自己的感受時,像是失望或難過,那麼就另當別論了。父母可以適時做出示範,好讓孩子耳濡目染下也能學到這種態度。例如,當孩子玩棋盤遊戲時贏了父母,父母這時請「大方稱讚」孩子的優秀棋藝,好讓孩子日後輸了遊戲時也能有良好運動家表現。

Reference

4 Kid Milestones That Help Them Become Kinder Ad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