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倖妃

最新出爐的2017《天下》國情調查發現,台灣民意的斷裂點,竟出現在「39歲」。婚姻平權,39歲以下近七成「挺同」,40歲以上「挺同」的卻不到五成;兩岸統獨,39歲以下主張台灣獨立的比例,遠高於長期以來「維持現狀」的基調。數字上,以39歲為界的微妙翻轉,現實中,卻是新舊世代的交互攻訐。面對世代撕裂,台灣該如何走下去?

走過2016年,這一年在台灣歷史上,最值得被記憶的是什麼?

除了總統大選促成第三次政黨輪替之外,看來似乎是充滿挫折、衝突,卻又「平淡無奇」的一年。但在不曾間斷的抗爭中,2017《天下》國情調查發現,國人對國家發展方向的看法雖然一致,但不同世代的人對國家的想像,開始出現分水嶺。

今年國情調查,將從國家前景、世代差異、政府施政等三個角度分析──在國家前景和政府施政方面,經過總統選舉的陣痛期後,國人展望未來,雖有信心逐漸回流趨勢,但仍多傾向悲觀;世代之間則在態度和觀念上,出現明顯歧異,其中又以39歲為重要分界點。

台灣前景預期,持續悲觀

在國家前景方面,民眾對經濟前途的不確定感非常強,對台灣未來發展以悲觀居多。當問到「對台灣目前的經濟表現滿不滿意」時,民調一面倒地傾向不滿意,高達74.8%;回答滿意者僅有18.6%,且幾乎是不分性別和世代。(見表1)

當進一步問「整體而言,你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是樂觀或悲觀」,悲觀者達54.2%,足足比樂觀者的39.1%,多出15.1個百分點(見表2)。若和前總統馬英九執政同時期相較,樂觀者比例相當(39.8%),但悲觀者則變多。

以年齡層而言,在20到29歲者最為樂觀,近五成四回答樂觀以待,而40到49歲則瀰漫悲觀氣氛達到六成六,遠高於其他世代。

「對國家未來發展是看總體,一般人對總體不樂觀受經濟影響最大,」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顏建發說,對經濟悲觀者對國家整體發展也會趨向悲觀,但兩題數據相較,可以發現國人顯然認為,非經濟因素還有樂觀的空間。

談到經濟,免不了受到兩岸關係的影響,一般人多不看好未來走向。對於「明年兩岸關係會變好或變壞」,預測「和2016年一樣」者佔最多數,約40.6%;認為「會變壞」的比例,也有35.2%。(見表3)

「今年兩岸關係已經趨冷,選擇『和2016年一樣』者背後深層意思是『不好』,」早期曾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的顏建發說,「和國民黨比較,民進黨在內涵上主張脫離中國,所以一定認為會不好,這是靠觀察出來,不一定和個人信仰有關。」

39歲以下,獨立高於維持現狀

反觀和個人政治信仰相關的統獨問題,出現明顯世代變化。(見表5)

對「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政治關係最好是哪種情形」,以「維持現狀」佔多數,其次為「台灣獨立,但和大陸維持和平關係」,第三則為「在一定條件下統一」。…(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第614期 )

【延伸閱讀】
不跟中國玩了!紡織業向東協出走

ETF熱潮不減 多元資產基金登場

鼎泰豐前進倫敦 推手竟來自新加坡

企業要成功 就要懂顧客的痛

hygge生活 丹麥人的幸福密碼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