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吳娟瑜

台灣民法正在修訂將成年年齡從20歲降為18歲,其中訂婚年齡男女均為17歲,結婚則為18歲,等兩年緩衝期過後,2023年將正式上路。

身為法定代理人的爸媽,一想到孩子滿18歲即可自行安排結婚事宜,必然若有所失,深恐孩子杖「法」行事,一去不復返。

爸媽換角度想

換個角度想,其實這正是促成兒女更有擔任、更有責任感的好機會,一切就看我們為人爸媽如何思考,如何處理了。

思考之一:孩子教得好,他們及早自力更生

由於少子化,爸媽只生一個、兩個,通常不是視為掌上明珠,就是呵護備至,有的孩子直到3、40歲還賴在家中,吃香喝辣全靠爸媽。

法律上支持孩子及早成年,正好讓他們有獨立自主的意識,明白過了18歲,一切要靠自己的。

思考之二:網路世代,孩子不急於成家

孩子生在網路世界,資訊來源國際化,他們早已看透成人世界的辛苦,爸媽不是為錢發愁,就是為照顧長輩而奔波,兒女情長的事對他們而言沒有那麼急迫性。

筆者接觸許多年輕人對進入關係、進入婚姻是保持懷疑態度,甚至有人喊出:「不婚不生,一人賺全家飽。」的說法,也有的以同居方式,保持各自關係上的自由。

GYTd15

思考之三:親子關係好,孩子接受建議

一位媽媽面臨女兒執意要搬到男友家住,幸好母女關係良好,兩人徹夜深談。

媽媽說:「寶貝女兒,妳知道媽媽愛妳,但妳只有17歲,還在唸書,若搬過去,萬一懷孕,誰來幫助妳?媽媽不讚成妳這個決定,若生下孩子,我無法幫妳帶,妳有可能就此休學,整天帶小孩,而妳的男友可能繼續唸書……妳好好想一下吧!」

這位媽媽告訴我,當她冷靜溫馨地和女兒對談,隔天清晨睡醒後,女兒告訴媽媽:「我還要唸大學,我不會搬過去了。」

當今國際潮流以18歲做為成年起點,爸媽順應時代趨勢,只要家庭有足夠溫暖,只要親子可以Open Talk,「18歲可以自主結婚」之事應該不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讓孩子自立自強

生得少,並不代表我們需要管得多。這一代的爸媽,尤其是媽媽,我們都有過多的擔心,過多的干涉。常對孩子叮嚀,尤其對兒子有過度關愛。

趁此民法修訂「18歲是成年年齡」的機會,媽媽心中有譜──兒子的人生該自行負責,18歲是個很好的起點,減少問東問西、減少主動安排、減少提早預防(兒子可能搞砸事情),讓兒子看清個人的職責,這個人生他必須自立自強。

總之,看到全世界已有128個國家訂定「18歲是成年年齡」的法條,順應國際潮流,與時俱進,也是親子共同成長的好機會,至於是否因此鬧著結婚,那就看平日怎麼互動,這個世代的孩子也挺聰明,多數是「明知可為卻不為」,因為世界大得很,他們要勇敢嘗試的事還多著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