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嘉怡,曾經有份令人稱羨的工作,生下小兒子後,聽從醫師和一位姊妹的建議,辭去工作、回歸家庭,從本來的患得患失,在真理中認識「全職媽媽」的價值,孩子也因她「在家」,益發有安全感。如今的她,是個快樂、自信的全職媽媽,也陪伴許多全職媽媽走過婚姻家庭難關,把家庭帶進上帝的祝福中。

你曾想過「全職媽媽」身兼多少職務?若要換算薪資,一年要支付多少酬勞給「全職媽媽」?

媽媽們在COVID-19期間承擔的所有責任,都會帶來相當大的薪水報酬。媒體指出,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疫情大流行期間,媽媽的薪水價值高達184,000美元(約台幣509萬元)。

在過去,女人結婚生子後,在家育兒是「理所當然」的事,隨女性學歷和社會地位提升,有越多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在職場上追求自我實現。事實上,「帶職媽媽」在職場竭力貢獻所長,回到家後,仍須周旋在孩子與家務之間。

本報訪問到曾是「帶職媽媽」,如今成為「全職媽媽」,並在學園傳道會婦女小組擔任副小組長的丁嘉怡姊妹,分享「從基督信仰來看全職媽媽」此一議題。

「帶職媽媽」與「全職媽媽」的挑戰

丁嘉怡,曾經有過光鮮亮麗的職場生涯,過去也追隨世界價值觀:「這個世界教我們『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女人要有經濟基礎,才不用擔心老公變心』…」當時的她,身邊沒有全職媽媽,也認為即使「當媽媽」,也能追求自我實現。因此,在生下老大後,根本沒想過「在家育兒」這個選項。

「帶職媽媽」的兩難

過去以「帶職媽媽」身分在職場拚搏時,丁嘉怡擔心被主管認為因「有家累」,而無法全心投入工作,以致在職場上沒有安全感,每天帶著疲憊感回家;看到小孩不順己意時、便容易發怒,家人則認為她忽略了家庭。

長時間投入工作,小孩只能「委外」照顧,丁嘉怡發現,自己很難察覺到孩子細微的變化,在教養方面,會追隨世界上的意見,相信「給孩子『優質時間』甚於『大量時間』」。

「帶職媽媽」如同蠟燭兩頭燒,在職場上要盡心工作,回家後仍要照顧孩子、忙於家務。(圖/shutterstock)

「全職媽媽」的孤單

「帶職媽媽」固然像蠟燭兩頭燒,但每日的工作績效容易量化、被看見,從中得到掌聲和成就感。相較之下,「全職媽媽」的工作績效,則難以在短時間看到,做得再好,也不會有人讚賞。若竭盡身心,孩子還是養不好、教不善,甚至患有長期疾病,做媽媽的,即容易陷入「都是我的錯」的自責中。

保持情緒的穩定,也是「全職媽媽」的一大挑戰。每當丁嘉怡接到老師傳訊息說,今天兒子怎樣不乖,其心裡就湧現沮喪、氣憤、和羞恥。她忍不住想:「我都已經犧牲這麼多了,你為什麼不乖一點?我的付出好像都是白費工夫,還不如回去上班算了!」

這正是「全職媽媽」難以真正被人理解的「孤單」。然而,丁嘉怡在克服之後,現在是個快樂又自信的全職媽媽。

走入家庭成為「全職媽媽」

1.可被取代「職場地位」,與不可被取代的「母職」

9年前,丁嘉怡生了老大,休完產假後,就迫不及待回去上班,把2個月大的兒子交給婆婆照顧。3年後,又生了老二,為繼續上班,她請婆婆幫忙帶小兒子,並將不到3歲的大兒子送到幼兒園。

每天早上,對丁嘉怡來說都是「爭戰」。她要強迫孩子放開媽媽的手,面對孩子哭號而心痛的同時,也發現職場看的是「條件」、「能力」,她的專業隨時可被另一個人「取代」。

有天,丁嘉怡坐在辦公室電腦前,腦袋一直重複放映「早上為了趕上班,對大兒子大吼大叫」的畫面,心生懊悔;腦海中也會不時浮現小兒子稚嫩的臉龐。

忽然,有個聲音問自己:「為什麼我坐在這裡看電腦螢幕,而不是在家看兒子?為什麼要等待老闆的召喚,而不是回應家人的需求?」,想到全心全意擁抱自己的孩子,心中的「不安」、「愧疚」,已超過本想追求的「成就感」及「自我實現」。

丁嘉怡想到先生和孩子都如此需要她,自己卻選擇把老闆和工作擺在首位。「回家」的想法越發清晰,於是決定聽從醫師和一位姊妹的建議:放下工作,回家育兒,並申請加入學園婦女小組。

她相信此決定,會給轉為「全職媽媽」的自己很大的支持。在參與小組的過程中,丁嘉怡的想法產生改變,從拒絕和嗤之以鼻、到欣然在家育兒。

2. 在孩子身上看到單純、完全的愛

回歸家庭的丁嘉怡,褪去光鮮亮麗的衣著和表現,教養孩子、與先生相處,絕非一路順遂,遇到困難時,會產生自憐和委屈感,懷疑自己回家的決定是否正確。

當她情緒起伏時,學園傳道會婦女小組的餵養,建立她的信心,重新與神對焦——養育年幼孩子如同建築物打地基,要花較長的時間才能看見成果,卻無比重要。小組姊妹鼓勵丁嘉怡,「現在的堅持是對的、值得的,妳並不孤單,其他人也走過相同的路。」

小孩知道媽媽辭職回家後,不肯上幼兒園,丁嘉怡與孩子衝突時,會湧出愧疚感、失去自信,自問:「為何以前在職場的幹練,在家中完全派不上用場?」4歲的大兒子說:「媽媽,我不要去幼兒園,我就是想跟妳在一起,就算妳罵我都沒關係!

小兒子的幼稚園老師說,有一天,其帶班上的小朋友看一本繪本,內容描述一位母親和孩子一生的相處:從嬰兒時期的勞碌、青春期的叛逆、成年後的疏離,到最後母親年老過世。當老師詢問心得時,只有丁嘉怡的小兒子舉起手、哽咽的說:「這本書在說,不管你長到幾歲、或做錯什麼事情,媽媽永遠都會愛你、原諒你。」

孩子單純、完全的愛,融化了丁嘉怡的心,也給她力量繼續在「全職媽媽」的道路上前行。

在學園婦女小組中,丁嘉怡學習到「媽媽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大量的陪伴」,媽媽的付出只是做該做的事,而不應期待孩子回報對等的表現。

於是,丁嘉怡學習去信任孩子,也接納他「現在」可能還做不到的事。在這幾年全心陪伴下,她看到了孩子被建造出閃閃發亮的安全感和自信。

丁嘉怡從孩子身上體會到單純、完全的愛,這讓她更有力量繼續「全職媽媽」之路。(圖/丁嘉怡 提供)

3.夫妻關係經歷更新

成為家庭主婦(全職媽媽)後,也讓丁嘉怡真正了解「經營夫妻關係」的重要,更是改變了她看先生的眼光。

經營廣告媒體公司的先生,工作時間很長、生活作息也不規律。夫妻難以像其他家庭一樣,於假日安排旅遊。丁嘉怡常一個人在家照顧小孩,就連老二快出生的陣痛當下,都是公婆將其送至醫院。以前丁嘉怡曾怨恨地想:「為什麼先生總是以工作為第一優先,我和孩子難道不重要嗎?還是因為我乖乖地全職在家,所以讓先生覺得他不用顧家?」

在小組一次次的「真理」澆灌下,丁嘉怡看見先生非常顧家,且是心地善良、又有肩膀的好先生和好爸爸。她甜蜜分享道:「其實先生很寵我,只要我向他求救,他就會像『超人』般出現拯救我!例如:家裡突然出現大蟑螂,先生再累,也會幫我打完小強再回去補眠;當兒子們調皮搗蛋讓我快崩潰時,先生會接手管教兒子說:『你們不要欺負我老婆喔!』」

記得有一年冬天,丁嘉怡罹患肺炎、必須住院,當時在墾丁拍片的先生,二話不說立刻開車回台北照顧她。有一次,丁嘉怡陪先生參加他和朋友們的聚會,有人對她先生開玩笑說:「你最近好像發福不少喔? 你老婆不會嫌棄嗎? 」丁嘉怡立刻抓住機會、深情地望著先生說:「老公,在我眼中不論你是胖是瘦,都是我最帥的好老公!」當時先生覺得很有面子,開心地笑了。

我相信這些年我對他(先生)的敬重、順服、全心仰慕,已經成為他生命中最大支持的力量!」丁嘉怡回憶起這些年,全心服事家人的過程與收穫時,如此說。

回家育兒後,丁嘉怡在學園傳道會婦女小組接受裝備,不只親子關係改善,也更懂得順服、敬重先生,讓夫妻感情更甜蜜。(圖 / 丁嘉怡 提供)

陪伴姊妹找到自身價值

姊姊從不求回報的付出得到「平安」

丁嘉怡的姊姊原本深信「家庭主婦就是黃臉婆」,對回家育兒也沒有安全感:「誰能保證我們回家後有百分之百的回收?」姊姊看到丁嘉怡的改變後,辭了外商銀行的工作,和妹妹一起加入學園傳道會婦女小組。

姊姊和孩子吵架時,孩子問姊姊:「妳會不會覺得回家很空虛,一直被小孩惹怒?」姊姊省思到過去的價值觀是「得」,以至於當付出沒有回報時,會有失落感。在家育兒後,因為「不求回報」的付出,而有「平安」。

漸漸地,姊姊對全職媽媽的身份樂在其中,還常開玩笑說:「如果沒有進入(婦女)小組,我啊,大概已經離婚一百次了!」

妹妹看見先生的好優點而感恩

另外,夫妻關係一度緊繃到,讓遠嫁美國的妹妹需吃頭痛藥度日,甚至曾躲在廁所痛哭、想要結束生命。

但加入婦女小組後,丁嘉怡的妹妹每當被打敗、躲在廁所裡哭時,就想到學園的講員說過,「我們流下的每一滴淚都是珍珠,每一顆都被上帝穩穩地接在手中。」這時,丁嘉怡的妹妹就感受到從神而來的安慰,並開始為先生的優點而感恩。

妹妹在家育兒本來很憂鬱,但當她明白「妻子」和「母親」的價值,是神所給的,透過這兩個職分領受神的愛,便不再自我否定。

丁嘉怡以自身經歷向姊妹見證「全職媽媽」的價值,也幫助姊妹們享受「在家育兒」的樂趣。(圖 / 丁嘉怡 提供)
全職媽媽的價值

全職媽媽應有的態度

丁嘉怡表示:「全職媽媽的職場舞台在家庭,必須要與神連結,才會知道為什麼要在家育兒,有什麼樣的祝福。」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神眼中獨一無二的珍寶,無論先生、孩子或自己皆然。

「這世界的價值觀是『50%對50%』,夫妻間彼此計較,你做到你該做的50%,我才要付出自己那50%。然而,妻子與母親是神所賜、獨一無二的位份。

我們都有各自從神而來的試題,做好自己的那100分,不評斷先生、孩子做多少,他們的考卷必須自己向神負責,若我們超過自己位份,去評斷先生、孩子時,心中就會產生愁苦、自憐,後來演變成對自己和先生、孩子的控告。

走過全職媽媽初期的心路歷程,丁嘉怡從信仰角度,分享了全職媽媽應具備的態度,如此,能使自己更喜樂投入「在家事工」,並幫助先生、造就孩子。

有些職場姊妹聽到「在家育兒」的教導,卻因經濟壓力,心中有所拉扯,丁嘉怡會建議這些姊妹不要急,可細細聽神在這拉扯過程中,要她們感受什麼。

全職媽媽用愛心造就先生與孩子

哥林多前書8:1「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能造就人。」丁嘉怡直言:「世界把愛當作一種『感覺』。聖經中的愛是神的智慧,用愛心造就人,我們認識神,所以能謙卑下來,用神的愛來愛人。」用神的愛來愛先生、孩子,她和許多姊妹都經歷家庭氛圍變得更融洽。

神眼中的「全職媽媽」

丁嘉怡分享以前送小孩去上幼兒園,孩子堅持要等「棕色地板」的捷運,本來,她覺得孩子怎麼那麼「難搞」?後來才知道,那是孩子想延長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與媽媽多說一會兒話。

「家庭」優先於工作

「大兒子今年10歲,雖然看似越來越獨立,卻越來越需要知道媽媽始終在那裡,無論他發生甚麼事情,媽媽永遠在那裡支持他。」大一點的孩子,需要媽媽陪在身邊,去了解他們成長中的細微變化,丁嘉怡解釋:「學園傳道會的婦女事工,並非不認同已婚姊妹去上班,而是鼓勵姊妹要以『家庭』為優先。

箴言31:10~12、28~29寫道:「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她的價值遠勝過珍珠。她丈夫心裏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她的兒女起來稱她有福;她的丈夫也稱讚她,說: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獨你超過一切。」

丁嘉怡以此指出,全職媽媽們心中的富足,是因有從「真理」而來的力量,而非建立於「外在條件」。

將真理教導孩子,使之到老不偏離

「無論孩子幾歲,都需要媽媽。全職媽媽的「可貴」,在於能察覺孩子細微的變化。

這個世界告訴我們,要給孩子『優質』的時間,而非『大量』的時間,但實際情況是,如果沒有花『大量』的時間在孩子身上,何來『優質』的時間?

很多時候,『優質』的時間可能只會淪為帶孩子吃喝玩樂,作為父母平時缺乏陪伴的孩子『彌補方式』。」

丁嘉怡再次強調,孩子需要的是媽媽的「陪伴」,而非經常「購物、玩樂」。神給母親的託付是「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全職媽媽」比「帶職媽媽」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教導其真理,這也是神眼中「全職媽媽」最寶貴的價值!

神給母親的託付就是「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全職媽媽能察覺孩子細微的變化,有更多時間在「真理」上教導孩子。(圖 / shutterstock)

本圖/文由「基督教今日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高工時、沒薪水,還被丈夫認為理所當然? 「全職媽媽」心酸誰人知,從基督信仰找答案

新視野平台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