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農返鄉如何結合中小學教育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劉永健
俗語說:民以食為天,我國向來也以農立國,漁農業生產在世界上更是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近年來由於人口逐漸老化,加上年輕人進入城市工作,使得農業勞動人口逐年減低,政府也因此開始鼓勵青年返鄉,推出相關措施,如農委會的青年農民輔導平台,成立貸款補助等。但若要真能鼓勵青農返鄉,除了對於農業工作者既有觀念的改變外,尚須落實到中小學教育中,才能蔚為風潮,改變現有的困境。
首先我們應確實善加利用科技,減少人力成本的付出,舉凡依照土壤乾濕度的自動澆灌、自動施肥、自動餵食系統等均可以普及化設置,讓農漁民在家也能夠監看狀況,其次是在收成階段也可以利用機器進行,盡可能減少人力的付出,此需要產官學界共同努力,例如國外已經有利用無人機採收水果,自動分級的概念,如此才能夠提升效率,也能夠自動產出產地標章。
圖片取自:(FB 賴清德)
在中小學階段,除了讓學生自動動手栽培作物,體會收穫的喜悅外,也可以結合鄰近農林畜牧業,以參觀或一日式體驗增加學生對於從事農業的興趣;而更該做的是進行諸如商品包裝與行銷,減少中間商的剝削,讓農業與金融教育、藝術人文等議題結合,提升在地農作物能見度,營造鄉鎮的品牌,這些目前各社區大學其實已經在推動,但可惜的是多僅為課堂講授,缺乏有效率的整合,因此學校應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例如偏鄉小校學生數雖少,但同樣創意無限,讓學生能將所學帶回家中,改變家長觀念,才能促成生產方式的改變。
同樣的,青農返鄉可以均衡人口分布,使得鄉村注入新動力,也可避免過多的隔代教養狀況,我們應該營造出下世代農漁民圖像,從事農業並不是一個辛苦而骯髒的工作,同樣可以是優雅而充滿成就感的,而這些概念也都應該自中小學便加以培養,讓學生能夠親近土地,才能真正落實青農返鄉政策。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