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鄭聖惠 圖:cgrape

這些年來教會在作弱勢兒童照顧時,社會局曾經安排幾個參訪幾個有規模且獲得好評的據點,其中有一間是在台北市精華區的教會,做得非常有績效,被評為優等,當我們社工參訪完回來,沮喪的對我說:「師母﹗我們不要作了,因為我們永遠達不到那樣的標準?」

當我再仔細了解之後發現,原來這個單位在城市中心地帶,負責的牧者同工告訴參訪人,他們居家這一帶沒有低收,沒有弱勢,所有來課輔班的學生都是經過挑選,品格不好的、成績差的、父母配合度不好的、問題家庭的孩子,一律拒收。這樣學生品質便可以提升,各個都是班上優等生,家長喜悅他們的教法,班級人數也逐漸增加中。所以,勸我們一定要過濾學生,否則達不到效果。

到底社會資源應該去幫助菁英學生或是弱勢孩子呢?我們身邊有沒有弱勢需要關心的人,或是我們不肯低下頭、蹲下來聽聽、看看周圍人的呼聲呢?

《孤海浮沉》這部影片,我深深受到震撼。“聖體號”是一艘海上救難艇,某晚海上狂風暴雨,另一艘客船遇難向其求救,當時“聖體號”正準備舉行一場基督徒宴會,當小海員來報告,請求所有人投入救援時,長官卻出言羞辱,堅持要開始宴會及做禮拜。最後一名宴會中的一等兵良心發現,與其他5名小海員和3艘救生艇投入救援,但因為落水人數太多,救援人數太少,而導致很多人葬身海洋。

這部影片有幾點值得我們深思:

1.這艘救難船有二十四艘救生艇,六十四名受過救難訓練,最終卻只有六個人願意參與救難,大多數人卻仍留在宴樂中,對他人生命安危到了漠視麻木的光景。

2.宴會中的兩個軍官熱烈討論《救生艇的操作守則》,其中有個軍官說他花了許多時間研讀,甚至能熟練背出《操作守則》,可是他連救生艇都沒上過!對《聖經》的金句、故事可以如數家珍,甚至會背誦,可是在他們身上,卻很難看到基督之愛?

3.讓人佩服的是那位向長官報求救信息小海員,他言語樸實,被上司羞辱和責駡也不還口,只是一心投入救援行動。不因挫折停止行善,是一個好榜樣。
這部寓言影片,反映在茫茫世界裡,有多少人耽溺在罪中,沉淪在充滿罪惡的險地裡,急需有人前往搶救馳援。可是,許多人貪圖安逸,對於失喪者以及活在罪惡之中人靈魂都冷漠以對,不聞不問,對他們的痛苦無動於衷!

這些年間,我們的眼目定睛在那些軟弱貧窮孤苦者身上,在有需要的人身上看見自己的責任,進入社區關懷他們,所以我們開愛加倍餐廳來幫助他們。緊接著社區外展事工,我們進入社區低收,以及弱勢家庭之中,把孩童、青少年帶入教會,他們都是品格行為偏差的麻煩人物,但是在我們在陪伴、教導、接納下,照顧他們,給他們家的溫暖,慢慢就看見他們的蛻變。自然而然走進教會團契小組,如今百分之九十已是穩定聚會的成員。

我們走出去到文山老人服務中心、低收弱勢家庭、安康貧宅社區、伊甸一壽重殘養護中心、陽光重建中心、啟能中心。才發現有很多社會邊緣人,躲在黑暗的角裡落淚哭泣,有人想進入教會尋求安慰,卻不知怎麼進來,只因他們自卑自棄,沒有人對他們伸出手接納關懷,直等到我們去到他們中間。

我們像艘救生艇開到任何有需要的地方,把人救上救生艇,經過醫治、裝備、訓練後,再送到岸上,讓他們開始新造人的生活,打好信仰的根基,讓他勇敢繼續走在人生的旅途。

現在萬芳浸信會裡各種身份地位的會友都有,但我們只有兩種人:一是服事人的人,一是被服事的人。耶穌說說:「作在那最小弟兄身上的,就是作在我身上。」我們不是一艘大郵輪,而是一艘搶救靈魂的救生艇,每一個人都必須挺身而出,參與救難行動!

Photographs on this page are available under a CC0 Public Domain.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不斷投出逆轉勝好球-魏德聖
際遇人生
在看不見的世界看見愛-伊甸喜樂合唱團李繼吾
避不了「福音」的電視劇 紀寶如在《珍珠人生》戲中化怨
做在最小的身上 聖母醫院不只燒借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