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媽媽經編輯 Kara

藝人郁方在2006年嫁給圈外老公,婚後育有3名子女,長期投身公益超過20年的她,原本孩子跟老公都不了解她做公益的目的,後來因為帶著孩子一起做公益,也趁機給孩子金錢觀的機會教育,讓孩子知道自己過的有多幸福。

據新聞報導,長期投身公益活動的郁方,剛開始老公以為很多慈善團體都是騙人的,但郁方卻說「你出去吃飯、應酬一頓飯需要好幾萬,對這些家庭卻可能是一筆救命錢!」連3個兒女都會捐出零用錢幫助弱勢,而老公也開始投身公益。

金錢觀

▲郁方熱心公益,打算死後把財產捐出。(圖/翻攝自郁方臉書)

郁方表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完美幸福的原生家庭,她每次做公益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希望幫助這些問題家庭的孩子,讓他們學會一技之長,而做公益是自己也在學習教育兒女。有天郁方被兒子詢問,為什麼不捐錢而是捐鞋子,她也趁機教育孩子,「給錢感受不到,但給他們物資,最需要的東西時,他們會珍惜!」

延伸閱讀:錯誤的金錢價值觀,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郁方做公益後,有感於自己的孩子過得太幸福,她表示,「他們不知道自己很幸福,因為人只會看到自己沒有的,看不到自己有的部分」所以後來做公益,都會帶著小孩一起,讓孩子看到原來有這麼多人過著與他們不同的生活,讓孩子自動自發幫助弱勢。

郁方的教育方針就是,要有自己生存的專長和技能,並且郁方自己會將所有的財產在死亡之前全花完,花不完就捐孤兒院,也告知兒女將來不要打算靠父母的財產。

金錢觀

▲郁方希望兒女都要有自己生存的專長和技能(圖/翻攝自郁方臉書)

養成孩子了解「需要和想要」

徐瑜亭老師曾撰文表示,金錢價值觀更是影響孩子使用金錢的重點。有些大人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從來不跟孩子聊「錢」,孩子無從得知爸媽對於錢的謹慎規劃及正確使用,自然會認為賺錢很簡單、花錢很應該。

打從幼兒園階段,便開始和孩子聊「需要」和「想要」,舉例來說,每天吃的飯菜水果都是人的身體所需,還有水電費、學費、房租貸款等都是維持我們每天生活所需的花費,所以爸媽賺的錢會優先做「需要」的使用。

至於買玩具、看電影、去餐廳吃飯之類的花費就屬於有了會更好的「想要」,我們可以在有規劃準備的前提下適度進行「想要」的花費,這就是「儲蓄」的重要性。

現代孩子普遍擁有充裕的物質生活,倘若大人對孩子的教養始終是「有求必應」,孩子自然會養成「只要我想要,什麼都可以」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