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黎松子
你沒看錯,擺爛有新說法了。
2022年剛剛過去,世界各大平臺相繼推出了年度流行的熱詞。比如,《柯林斯詞典》的年度詞彙是“永久危機”(Permacrisis),《韋氏詞典》的年度詞彙是指向心理操縱的“煤氣燈效應”(gas light),日本清水寺評選的年度漢字是“戰”。牛津大學出版社的年度熱詞是“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在我眼裡,AKA擺爛,不過是擺爛換了個高級的說法罷了。
我對大眾媒體向來沒有好印象,除了會播點新聞,還大部分是fake news,其他就是製造焦慮,如果我可以選擇,我寧願小國寡民,在深山老林裡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大眾媒體在製造焦慮這塊,可太能了,裝修要講侘寂風,美女要講鬆弛感,職場要講鈍感力。不管幹什麼,都要顯得毫不費力。少刷一天新聞,彷佛就錯過了熱詞的誕生。這回媒體對擺爛下手了,叫做“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
哥布林是個什麼鬼?
哥布林在中文中沒有特別好的詞對應,地精、妖怪、妖精、甚至精靈等都可成為其譯名。對於中文語境中的讀者而言,大部分人可能是通過《地下城與勇士》,以及托爾金的小說方才對這種妖怪有所聽聞。哥布林是一種穴居性類人生物,常年生活在地下,它們大多懷有惡意,喜歡惡作劇,往往會給人帶來麻煩,善於冶煉和發明,同時也嗜財如命。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指環王中的哥布林
“哥布林模式”(Goblin Mode)又是個什麼鬼?
《牛津大詞典》的解釋是指“一種毫無歉意地自我放縱、懶惰、邋遢或貪婪的行為,通常以一種拒絕社會規範或期望的方式”,即擺爛。
大疫三年,擺爛是對社交媒體虛無主義的強烈抵制,去他媽的“精緻生活”,我就想當一隻哥布林,穴居,不化妝不梳洗,喝可樂,吃速食,誰來我也不洗頭,舒適的家居服從早上穿到睡覺,再從睡覺穿到起床,即使出門取快遞,也不換,大拖鞋,厚棉服,最多戴個帽子,因為沒洗頭。哪怕遇見暗戀的對象,也能鎮定自若地說一句,好巧啊,你也取快遞?
大家終於可以鬆了一口氣了,終於不用再在社交媒體上把自己的生活粉飾得有多好、多精緻了。
年齡焦慮,不存在的,你能活到兩百歲啊?
身材焦慮,不存在的,你身材好,你少吃飯了?
社交焦慮,不存在的,對不起,我封控了,我隔離了,我陽了。
返璞歸真是哥布林模式的要義,擺爛就要光明正大的擺爛,多虧了疫情,讓擺爛成為了潮流,也不再是一個貶義詞,而變成了一個中性詞。
2019年前的生活,如果是正常的、理性的、自律的,那2019後的三年時間,則是非理性的、魔幻的、無規則的,是時候對所謂的“正常”生活作一個顛覆性的定義了,什麼是正常,沒有正常的生活,生活就是生活,而不是永遠在卷,為生活做準備。人們似乎永遠在相信通過努力未來的生活會更好,但現在、即刻、當下的生活也是生活啊,也是一天一天在走,在過。疫情下的生活不是生活嗎,過好每一天,才是生活啊。
疫情的災難終於讓我們審視什麼叫做正常理性自律的生活了,有外國網友說道:“哥布林模式意味著你可以在淩晨2點醒來,只穿著一件長T恤,拖著腳步走進廚房,做一種奇怪的小吃,比如撒在鹽餅上的融化乳酪,”——言下之意自然是,在家中,人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一隻無所顧忌的“哥布林”。而國內網友也很早就學會了用“擺爛”、“發瘋文學”和“扭曲文學”來表達新冠疫情期間的心理和生活狀態。比如,疫情封控期間,當你無聊對小草小花講話時,不必過分擔心,只有當小草和小花回應你的時候,你才需要被幹預。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