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佩君  照片提供/ 溫芳玲

↑溫芳玲初次知道狐獴,是有一天在家裡閒來無事,上網流覽動物相關影片,看見狐獴哥哥奮不顧身搶救弟弟,讓她淚流滿面。
2015年9月30日,就在中國國民黨為總統大選的團結大業傷透腦筋時,一個身形瘦小的女子出現在國民黨中常會,她當天下午對中常委的分享,成為第二天各大媒體的重要報導,許多在場的中常委都表示:「我們實在應該學習狐獴的團結精神!」

這位女子是誰,竟然有這般功夫感動在場所有的人?而狐獴又是什麼呢?

一個永遠的題目

人稱「狐獴媽媽」的溫芳玲,自己也很意外,她對我說:「我只是單純講狐獴的故事,至於針對哪個主題,並不是我憑空自己設想,而是花很多時間向上帝禱告,由祂啟示而得的靈感,而且,我的題目永遠是〈遇見狐獴學會愛〉。」

狐獴,是生活在非洲南部喀拉哈里沙漠的哺乳類動物,成年狐獴身高約二十五至三十五公分,剛出生的幼狐獴只有五、六公分大,體重只有六十至七十公克。近年來,影視媒體上常見狐獴的身影,例如迪士尼動畫《獅子王》裡頭的丁滿、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使用3D技術製作了一群狐獴,以及近年最為人所知、由英國BBC製作的生態紀錄片《狐獴大宅門》(Meerkat Manor)。牠們已經被人實地研究觀察長達二十年,是除了象之外,行為最像人類家庭結構的動物。

溫芳玲初次知道狐獴,源自2006年某一天,她在家裡閒來無事,上網流覽動物相關影片。南非炙熱的沙漠中,一隻老鷹盤踞在極高的枝頭,目光搜索地上可吞吃的食物。一群狐獴正埋頭覓食,老鷹咻地一聲,張開翅膀開始追逐牠們,同時瞄準一隻跑不動的小狐獴。老鷹越飛越近,就在黃沙揚起、危險越來越逼近之際,其中一隻成年狐獴發覺小狐獴即將落難,馬上轉變方向朝小狐獴急速奔去。牠快跑,老鷹追得更猛,目標都是這隻落單的小狐獴。一段競速之後,只差不到一秒鐘,成年狐獴叼起小狐獴躲進最近的洞穴,成功搶救小狐獴的性命。

這個畫面深深觸動溫芳玲,她淚流滿面,無法置信這是怎樣的愛,竟然會發生在動物身上。她反覆播放影片,一遍又一遍地看,淚更是止不住。其實,這兩隻狐獴是同一個家族中的兄弟,哥哥並不因為體型較大,就可免於成為老鷹的食物,但牠卻不顧自己的安危,為搶救弟弟而奮力一搏。連動物都可以做到如此地步,這個震撼就像一塊石頭丟進溫芳玲如黑洞般的心田,傳來一陣又一陣迴聲,讓她想起自己的原生家庭。家,本是為人帶來安全感、充滿喜悅與愛的避風港,對她來說,卻盡是苦澀與不解的記憶。

不被期待的出生

溫芳玲的出生並不受期待。她的母親來自日本的富裕家庭,生活一切有傭人打理,來到台灣因病住院而認識丈夫,也就是溫芳玲的父親。對母親來說,這段婚姻可以說是下嫁──門不當戶不對,丈夫出身自貧困又傳統的新竹關西客家家庭,夫妻倆在台北成家,她得捲起袖子做家事,過去被人伺候的日子已成過眼雲煙。生下長女一年後,她發現自己又懷孕了,可是,持家的辛勞及不斷得調適心情以面對現實生活的磨難,讓她根本不想要這個孩子,兩度吃墮胎藥打算流掉,沒想到這個寶寶竟存活下來,並且順利來到世界──就是溫芳玲。然而,母親卻刻意忽略她,不得已,父親只好把她送回新竹關西,由奶奶照顧。……

↑愛上狐獴的溫芳玲,拿起畫筆開始創作,記錄這群勇敢又溫暖的生命鬥士。

上小學前,溫芳玲都待在新竹,每天跟奶奶一起去田裡種菜、到溪邊洗衣服,雖然有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她仍十分渴慕有爸爸、媽媽在身旁。她印象很深刻,小學二年級的一個下雨天,放學時,很多父母都來接孩子回家;溫芳玲沒有傘,看著別人大手牽小手,她好生羨慕,也期盼爸爸媽媽可以來帶她回家,可是,她的願望終究落空了,爸爸正在自家經營的藥房顧店走不開,媽媽在家裡忙碌,根本無暇顧到她。極度渴望愛卻又屢屢失落,讓溫芳玲幼小的心靈以為愛是交換來的,以致於不斷力求好表現以爭取旁人的關注,可是正因如此,大人以為這個小女孩乖巧懂事又獨立,心思就更沒有放在她身上。

國中一年級時奶奶過世,失去從小相依為命、也是情感來源的至親,她想起奶奶曾對她說的話:「你爸爸是我們家唯一到台北打拚的,他很辛苦,你以後要多多為他分擔啊!」原本以為自己國中畢業就要到工廠工作,溫芳玲卻因為奶奶的叮嚀,更加努力讀書,最後考上北一女中及台大經濟系。

畢業後投入職場,溫芳玲從電腦系統銷售員做起,一心想要賺錢,所以工作起來特別帶勁,之後又轉往廣告界發展,二十四歲那年成立廣告工作室。「我每天工作到凌晨才回家,這種生活持續近二十年,別人根本不可能在中午之前看到我,因為我都在睡覺。」憑藉過去累積的實力與人脈,溫芳玲征戰商場無往不利,甚至在韓國三星進入台灣市場後,成為第一任廣告及媒體執行的公司長達六年,事業最顛峰時,一個月賺進新台幣數百萬元,才三十多歲就坐擁三台進口房車、住豪宅、家裡有兩個傭人、而且全身上下是名牌。

不平凡的成就除了彰顯溫芳玲的聰明能幹,也意味她遵守了奶奶的囑咐,努力提升家裡的經濟狀況,但這背後卻是無法填補的巨大空虛──愛。她以為只要擁有金錢、人脈、社會地位、聲望、權勢,人生就會圓滿,心裡的空洞就會消失,然而,不虞匱乏的金錢卻在她與家人之間築起一道高牆。自小失落母愛讓溫芳玲對母親心生怨懟,對她來說,賺越多錢的目的就是讓母親注意她、愛她,可是,多少次當她滿身疲憊回到家、接到母親來電,得到的不是問候,而是要她協助解決家裡的問題,家人竟成為她的累贅。

「你不要再ㄍㄧㄥ了!我覺得你撐不住喔!」

有一天,溫芳玲跟過往一樣,順利為三星產品辦完活動、正要稍作休息,她與節目主持人寇乃馨回到會議室,隨手將門關上,寇乃馨就對她說:「你不要再ㄍㄧㄥ了,好嗎?」身為廣告界女強人的溫芳玲很詫異,竟然有人這樣對自己說話。沒等她回應,寇乃馨又接著說:「我覺得你撐不住喔!你要不要來教會?」溫芳玲那天全身上下都是名牌D&G,除了事業有成,她也活絡於社交場合,寇乃馨的話讓她很震驚,因為不曾有人看出她真實的景況。「我已經觀察你好一陣子,我發現,你外表可見的這些東西都是裝出來的,其實那些都不能代表真正的你。」兩人在工作上合作多次,彼此雖是熟識的朋友,卻因為各自忙碌很少深入交談,寇乃馨坦白說出自己的觀察,也分享所信靠的上帝,以及基督信仰對寇家家族的影響。

那段日子,溫芳玲外在雖然光鮮亮麗,內心卻承受極大的壓力與痛苦。她曾經嫁給一個根本不愛的男人,結束七年有名無實的婚姻後,因著沒有孩子而覺得空虛,便透過人工受孕生下女兒,不料,女兒出生後幾個月便診斷出罹患先天性心臟病,必須等到體重足十公斤才能開刀。好不容易小心呵護到足夠的體重,但一年多下來,加上沉重的工作及參加不完的社交活動,溫芳玲身心俱疲,已經出現憂鬱症狀。寇乃馨的話像一場及時雨,給了她一線生機,就這樣,溫芳玲踏入教會,那年她三十二歲。

第一次上教會做禮拜,當天寇紹恩牧師的講道題目是〈捲起你的鋪蓋,站起來,立刻走〉,他說:「很多時候我們就像耶穌面前的這個瘸子,覺得自己走不動了,趴在地上,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可是,趴著看,所有的東西都扭曲了。」「這句話深深打進我的心裡,讓我不停流淚。我看見自己就像那個瘸子,三十二年來因著對母親的怨懟,卻又渴望得到她的愛,我始終用自己的眼光與她相處,即便不斷找方法討好她,卻總是得不到期待的回應。」溫芳玲說,這篇信息一語中的點出她的生命問題,同時打開她的心。隔週她又自己走進教會,這次牧師談「斷開鎖鍊」,說到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面臨許多捆綁,並提到舊約聖經的亞伯拉罕和兒子以撒,信仰傳承如何影響這個家族的後代。溫芳玲聽了,便想起自己和母親的互動模式,似乎也延續在女兒和她身上,「我從過去就不斷討好母親,有了女兒之後,當然希望她可以健康快樂長大,但是我當時根本做不到,因為我還在處理許多糾結的部分。即使女兒還很年幼,我竟然發覺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像在討我歡心。」

這兩次講道成為溫芳玲生命中的轉捩點,她每個星期上教會,一年後受洗成為基督徒。「我開始願意放慢腳步來檢視自己的問題。過去的我不斷往上爬,為要累積世上的功名利祿,我稱之為『爬外梯』。我以為一旦爬到頂端,就會跟內心的缺乏結合,從此完整、美好。信耶穌後『爬內梯』,漸漸能夠觀察自己真實的缺乏是什麼,可是,這方面的改變也很有限,因為上帝對我來說仍是一種交換的關係,好比我只要這個月奉獻金錢多一點,就期待祂更多祝福我。這種觀念持續了六年。」溫芳玲直言不諱自己曾經有過的信仰迷思。

什麼是天父上帝的愛?

即使心裡敬畏上帝,也更能自省,她卻始終跨不過一道鴻溝,每每聽牧師說:「天父上帝愛我們,就像爸爸媽媽愛我們一樣。」溫芳玲總是納悶且無法理解,因為她從小很少感受到爸媽對她的愛與呵護,直到2008年參加一場聚會,才讓她實際體會到上帝的愛。來自非洲的布永康牧師在林口體育館舉辦特會,教會裡一位年長的女士送溫芳玲一張入場票,聚會當天她才發現票弄丟了。原本以為就可以不必去,沒想到對方說:「我住在內湖,又不會開車,要自己去林口體育館非常不方便,既然你有車就載我去吧!」溫芳玲不好拒絕,只得答應。

送長輩到目的地後,她巧遇寇紹恩的兒子,那天很冷,他見溫芳玲穿得較單薄,便將自己身上的保暖外套脫下來借給她,同時為她弄到入場票而得以進去。「那時候我跟寇牧師一家還不是很熟悉,可是他兒子的舉動讓我很感動,這才明白,原來上帝真的愛我。」那天,布永康最後對會眾說:「在信仰的路上,我們必須倚靠信心。」這句話像雷擊一般打進溫芳玲的心裡,算算自己信主即將邁入第六年,面對與家人之間的疏離,即使很多次嘗試付出,卻因為無能為力改變現狀而又退縮,她覺得自己幾乎不曾有被信仰改變的經歷。「於是我對上帝禱告:『請你醫治我長年的腦下垂體腺瘤,至少讓我不必再吃藥。』沒想到,隔年回醫院例行追蹤檢查時,醫生竟然宣布那顆腺瘤不見了。」

今(2015)年3月,溫芳玲透過身體健康檢查確定罹患乳癌,「幾年前覺得腦下垂體腺瘤是場大災難,這次得乳癌卻讓我發現上帝的恩典與奇妙。」溫芳玲娓娓道來其中的關聯。5月手術後,她自費將切除下來的乳房組織送到荷蘭做基因檢測,才發現自己的賀爾蒙先天過多,以致容易誘發癌症。過去的腦下垂體腺瘤抑制了過多的賀爾蒙,促使她的生理彷如進入哺乳期,所以沒有來月事。那段日子溫芳玲生活作息極度混亂,被抑制住的過多賀爾蒙竟讓她免去罹癌的風險。

回首來時路,溫芳玲逐漸看見上帝對她的愛,以及怎樣引導她的人生路。「上帝知道我從小缺乏愛,生命裡有許多破碎,但祂沒有一步到位醫治我,而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帶領。」很明顯的,溫芳玲的體悟越來越深刻。

踏上南非大漠觀察狐獴

2006年是溫芳玲人生路途上的分水嶺,她的廣告公司最大客戶三星台灣分公司的總經理外調後,事業突然失去方向而面臨空前危機,她幾乎要重新開發客戶,以前的風光也從此不再。正在她陷入低潮、徬徨時,溫芳玲看見那支狐獴哥哥拯救弟弟的影片,讓她愛上狐獴,甚至興起到喀拉哈里沙漠狐獴研究計劃保護區當一年義工的念頭。雖然這個機會只給二十八歲以下、具備動物學學士或碩士等相關學歷的人,溫芳玲並不因為自己已經遠遠超過年齡上限而放棄,依舊向英國劍橋大學狐獴研究計劃團隊提出申請,說明自己熱切的心願,但也連續三年遭拒絕。沒想到,第三度被拒絕的同時,對方開放了一個特殊行程「狐獴之友」,為期十六天,只要她願意,就為她保留這個名額。不過,事先必須簽下一份二十四小時無法到達醫療機構的同意書,因為深入大漠沒有醫院,隨時可能碰到大型野生動物、毒蛇和毒蠍,而且為了追蹤狐獴,每天必須背上裝備步行至少八小時。

「2011年第一次去,我就碰到非常可怕的事情。有一天晚上,我在研究人員宿舍外面的淋浴間洗澡,洗著洗著,突然發現一隻手掌大的黑寡婦毒蜘蛛爬在大腿上。我嚇壞了,隨手用毛巾將牠甩掉,同時放聲尖叫,可是,不管我叫得多大聲、多急,根本沒有人來一探究竟──因為距離遠,聽不見。」踏上南非大漠,溫芳玲的眼界打開了。太陽升起,一行人已經守候在狐獴的洞穴附近,爬出洞穴的狐獴一家人總是會靠在一起,互相挑蟲理毛,接著年長的哥哥姊姊會自動分工,有的擔任清道夫,扒土打通地底洞穴,有的帶領弟弟妹妹練習打架和覓食技巧。直到當家的媽媽一聲令下,大家便出發展開一天的覓食行程。

貼身觀察狐獴的生活型態,溫芳玲看見生命在險惡環境中是多麼脆弱,但也充滿上帝的智慧與恩典,有個至今仍在這個研究計劃團隊為人津津樂道的事件,就是最好的見證。

「其他家族成員外出覓食,必須有較年長的成員留在洞穴擔任保母,照顧年幼還無法在外奔波一天的幼狐獴。有一次,我們發現『屋客貓幫』家族只剩下八個多月大的姊姊蜜糖,以及三隻不到三週大的小狐獴,其他成員已經出去兩天沒有回來,這會讓留在洞穴的成員面臨餓死的危險。狐獴體內的脂肪非常少,所以,小狐獴三天沒進食就會失溫餓死,較大的狐獴可以撐五到六天。蜜糖當時沒有乳汁可以給弟弟妹妹吃,又因為要顧及牠們的安全,自己不可能外出覓食。第三天是關鍵,我們陪著蜜糖等到傍晚六點,仍不見其他成員回來。太陽下山、六點之後狐獴就不再活動,時間越來越晚,大家只能盼望奇蹟,可是直到六點半,還是沒有動靜,而且研究人員才剛用無線電告訴我們,蜜糖的家人已經朝另一個落腳地前進。」溫芳玲說,她當時已經淚流滿面,最後決定跟上帝禱告,求祂拯救牠們。她一邊繞著洞穴附近一邊大聲禱告。「七點了,天色越來越暗,就在我們已經絕望時,忽然聽見附近草叢傳來聲音,接著一群狐獴急速奔來──正是蜜糖的家人。我們興奮得互相擁抱,小狐獴今晚有媽媽的奶水可以吃了。」

這件事至今仍被視為神蹟,無法解釋這群狐獴怎麼會在平常不可能活動的時間,突然轉變方向衝回自己的洞穴。這個奇蹟也感動了同行一對來自美國的核能工程師夫婦,他們因此重新回到教會。

找到了真正的愛

已經五次前往喀拉哈里沙漠,溫芳玲拍下四萬五千多張照片,以及八千多支影片,上帝透過狐獴讓她看見愛是怎麼一回事,狐獴彼此熱愛擁抱,更啟發她決定用擁抱來愛自己的家人。第一次從南非回到台灣,溫芳玲一進家門就給母親一個大大的擁抱,她看見母親雖然很不自在,卻轉過頭去偷偷擦掉眼淚,母女倆多年來的隔閡開始消融。

溫芳玲說:「每個人都需要愛,我們不只給別人愛,也需要別人愛我們,愛是一生的學習。可是,很可惜,我們出生的原生家庭不一定百分之百友善,雖然我們都行在測不準的道路上,或許沒有實力、甚至不被認同,但都不能放棄努力。」現在,溫芳玲除了經營自己的美容產品事業,她花更多時間到監獄、學校,與曾經誤入歧途的青少年分享狐獴,幾年來也看見這些孩子逐漸步上正軌。「改變生命的是上帝,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搭橋。」從缺乏愛到付出愛,溫芳玲用自己的生命見證了上帝的愛的法則。

本圖/文由「宇宙光雜誌」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追尋愛的女人 ──「狐獴媽媽」溫芳玲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