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醫師提醒,造成視力模糊的原因有很多,一旦出現視力模糊,建議就醫接受眼睛詳細檢查,避免延誤治療眼睛疾病的最佳時機。

一名60多歲的退休公務員,近年來視力越來越模糊,近視度數也不斷增加,就診才發現原來是高度近視引發重度白內障,造成日常生活相當不便。他原本擔心白內障手術後會影響日常用眼習慣,經醫師建議選擇全焦段人工水晶體,不但可以滿足平時退休生活的興趣,使用手機、閱讀書籍等近距離用眼需求,連開車上路都不成問題,滿足白天、夜間等各種用眼需求,對於術後生活十分滿意。

40歲之後近視度數明顯增加 99%是白內障引起!

光明眼科院長楊智欽指出,高度近視、人口老化,是造成白內障發生率增加的主因,40歲之後近視度數明顯增加,近99%都是白內障造成,而視力模糊就是白內障最明顯的症狀。根據白內障的位置不同,症狀也可能不同,像是因高度近視引起的核性白內障,患者的近視度數會持續加深且須不斷更換眼鏡,也較容易畏光。

此外,白內障也會造成視力下降,容易引起日常生活不便,有開車需求者更可能增加車禍意外的發生;嚴重白內障甚至也可能造成失明。白內障初期可使用眼藥水延緩惡化,但效果相當有限,最終仍須接受手術治療,建議及早置換人工水晶體,以免增加手術的風險。

人工水晶體選擇多 醫:近距離視力符合現代人用眼需求

根據楊智欽院長臨床觀察發現,白內障手術患者平均60-70歲,通常年長患者對於治療的期待是可以恢復到年輕時的視力,同時改善近視及老花,因此人工水晶體選擇非常關鍵。他補充說明,各類型人工水晶體各有優缺點,傳統單焦點人工水晶體只能看遠,看近模糊;多焦點人工水晶體能看遠、看近,但中距離看不清楚;而最新的全焦段人工水晶體,有較佳的近距離視力外,更提供遠中近連續視力,相較於多焦點可降低夜間光暈、眩光的情形。

不過,他強調,人工水晶體的選擇必須根據患者眼睛的條件,以及了解患者的期望,因此,術前溝通就非常重要。舉例來說,日常有用手機、看電腦或電視,以及種花、煮菜、開車等多功能的視力需求,建議選擇全焦段人工水晶體,才能滿足遠中近的連續視力,術後看得清楚,也讓生活也更為便利。但有可能降低些微視力清晰度及明亮度,也並非每個患者都適用,若有黃斑部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睛血管病變的患者則需考量其他人工水晶體。

挑選人工水晶體常見「睛選5撇步」:1.晶體材質經臨床長期驗證;2.晶體設計可降低二次白內障發生;3.矯正最多球面像差,提升夜視力;4.低折射、低色散雙低材質,提升視覺對比度;5.保留藍光,提升夜間視力並維持生理時鐘節律。

發生視力模糊 及早檢查找出原因

楊智欽醫師提醒,視力模糊不一定是白內障,也有可能是眼睛乾澀,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甚至是眼中風造成;一旦出現視力模糊,建議就醫接受眼睛詳細檢查,千萬不要自我診斷是白內障,而延誤了治療某些眼疾的最佳時機。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近距離視力好重要! 他重度白內障術後仍可滑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