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君雅
高資產族因應低利率時代,各有對策。保守型的就買公司債或保單,穩健型傾向高股息題材和REITs基金,積極型則投資大型權值股和ETF。
台北時間6月23日上午十點,英國脫歐公投開票過程讓人緊張,沒想到脫歐派竟然一路領先。一小時後,台新銀總行立即召集全行800位理專遠距連線,下達兩項指令:第一,不要輕舉妄動;第二,買黃金避險。
「我們第一時間會建議客人,先不要衝動,等國際情勢穩定後再作決策,」台新銀行理財商品處協理劉佳儀說,黃金價格曲線也從那時起漲,抓對時機點避險的客戶反而有賺到錢。
劉佳儀觀察,今年的投資市場非常理預測的事件更加頻繁,對此,比較保守的投資人,面對收益率不如過往、打亂退休計畫的同時,也變得更積極理財,積極把「失去的收益率」補回來。
「今年特別極端,高資產客戶主要分兩派,不是變得更保守,就是比以前更大膽積極投資。」台北富邦銀行個金總處執行副總吳昕顥一語道破近來的「詭異」情況,保守客戶擁抱有固定利率的公司債、傳統型保單;對財經領域有涉獵的自主投資人,則是更積極地追逐波段報酬。
有錢人作法雖然看似兩極化,但想的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不把錢呆放銀行,因為在負利率年代,錢只會愈存愈薄!
高息股債攻守皆宜
積極大戶賺波段 保守族愛利息
因此,今年下半年投資配置的核心主軸,無論是哪類型投資人,都競相追逐有息資產。金融海嘯後,逐漸走入微利時代,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觀察,法人和散戶邏輯大不同,一個是「Flight to Risky」,更願意冒險;另一個是「Flight to Quality」(移向安全投資),尋求轉向配息或相對安全的投資標的。
他舉例,退休基金和壽險資金滿手現金,有被迫投資的壓力,因此他們更願意冒險,例如美國最大退休基金,持股比率已逼近六成,創下二十年來新高;但也因為如此,他認為,全球股市目前充斥「法人」的熱錢,有他們撐盤,就不擔心短期內會崩盤。
全球利率在低檔徘徊的趨勢,凸顯有息資產的吸引力,中國信託銀行理財規畫部副總黃培直也觀察到,由於台幣投資工具相對有限,不少大戶眼光轉向利率基礎較高、波動較大的外幣固定收益型產品,以便在低利環境創造未來的「穩定現金流」,產品選擇包含:海外債、完全收益(total return)的結構型定存或結構型債券。
劉佳儀也觀察到,近來私人銀行客戶偏好中期公司債,除了固定配息,到期還會返還票面價值,配置超過五成;兼具收益和資產保全的還本型保險,利率也固定有1.4至2%不等,也受到保守族群青睞。
美元可抱中長期
澳、紐幣觀望 人民幣勿妄動
美元是主流投資人最青睞的外幣資產,雖然市場上認為美元漲勢已到尾聲,但台新銀行仍建議可中長期持有,且兌美元匯率32元以下是合理進場價位。中國信託則認為,積極者可利用美元對轉強的貨幣進行雙元匯率操作,來提高持有美元的收益率;又或者是依照自己可承擔的風險去申購高收益債基金、海外債券或保守的結構型商品。
只是,對於紐西蘭、澳洲等相對高息的外幣,專家則有不同見解。劉佳儀建議未來半年,高息商品、貨幣占總資產比率不宜超過2成:美元走勢是觀察重點,假設新興市場景氣回溫,可適度做短期的波段操作;黃培直則認為,澳洲和紐西蘭是主要國家中利率水準偏高者,對美歐國家而言,有超過一個百分點以上利差,在資金簇擁下仍有升值空間。
黃培直說,已持有澳幣者,可透過澳幣計價的公債或投資級債鎖定利率、創造現金流。此外,債券配息也可為匯率波動風險提供下檔保護;若澳洲央行降息,有利公債或高信評投資級債價格,有機會賺到資本利得。
曾在國內引領熱潮的人民幣,專家則不建議再加碼。黃培直分析,由於波動擴大、且市場仍有貶值預期,已持有者建議選擇相關有息產品來彌補匯損風險,例如定存或保本型的結構型商品;劉佳儀則說,現在不建議客人轉換,因為下半年有兩項題材:人民幣的特別提款權(SDR)和A股納入MSCI指數,都是下檔支撐,建議勿妄動。
春江水暖鴨先知,從銀行通路上最熱銷的商品,反映出下半年投資趨勢兩極化現象,無論是布局相對安全的高息權值股或ETF,波段、利息兩頭賺,至少有3到4%年利率;又或者是鎖定有穩定配息收益的債券或保單,力拚打敗定存,微利且動盪的年代,投資人必須更追逐收益,但也不容忽略多元的避險配置,因為股、債比例的楚河漢界,早已不再那麼涇渭分明了!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跟著有錢人學理財 3%起跳不難 保守型擁抱配息資產 積極型拚波段報酬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