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新媒體世代 | What’s Next for New Media

小時候,我們可能都有電話被父母親過濾甚至偶爾監聽的經驗,而當時代變遷,有些父母親則選擇檢查孩子們的手機簡訊和通話紀錄。

那在社群媒體世代呢?父母親選擇直接和孩子在社群媒體上互動,像是成為臉書好友。

爸媽成為臉書好友

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今年的最新報告指出,超過八成的美國父母和青少年子女(13 – 17 歲)是臉書朋友,且超過三成的爸媽會追蹤孩子的推特帳號。平均而言,超過六成的父母親都曾檢查過孩子的社群媒體檔案和個人頁面。

這麼高比例的社群好友現象,可能和父母憂心孩子的社群媒體使用狀況有關。從皮尤研究中心 2013 年中發布的一份報告可以發現,父母親普遍而言,對於青少年子女在社群平台的交友情況有很多擔憂,像是超過七成的父母親,會擔心孩子和陌生人的互動、他們是否有妥善管理自己的臉書頁面形象,以及社群媒體形象對於未來就學或找工作的影響。此外,有八成的父母親會擔心孩子的資料被廣告商鎖定。

青少年的反應

那青少年如何面對父母親和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的互動呢?

只有不到一成的青少年會調整隱私權設定,讓父母親和其他臉書朋友們看到不同的內容,相較之下,將近九成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對待父母親沒有差別待遇,爸媽和朋友們所看到的內容都是一樣的。有趣的是,雖然大部分的青少年不會透過更改設定來區分爸媽和朋友看到的內容,但將近六成的青少年會特意使用一些「行話」,像是只有特定朋友群體才能了解的用語或是代碼。

其實整體而言,青少年非常清楚且在意自己在社群媒體上的各項形象,並會主動地採取不同方式來管理自己的社群媒體帳號,像是

六成的青少年曾刪除或編輯自己的動態分享
五成的青少年曾刪除過別人在自己動態牆上的留言
超過四成的青少年曾將他們的名字從臉書標示中移除
三成的青少年曾經刪除或是關閉自已的帳號
女生比起男生,又更常透過上述方法來管理自己的臉書牆形象。

臺灣父母與青少年子女的臉書關係

和美國不大相同的是,臺灣父母和孩子們為好友的比例比起美國低了不少。根據金車教育基金會在去年公布的一項報告,臺灣 13 – 18 歲的青少年(國高中生年紀)中,只有大約三成和父母親是臉書好友,同時這比例也隨著年紀增長而下滑。臺灣和美國的差異可能來自於多個原因,包括臺灣青少年對臉書黏著度非常高,不像美國青少年有其他像是推特、Instagram 和 Snapchat 等其他社群媒體選擇,因此臺灣孩子對於和父母成為臉書好友的抗拒心可能也更大。

在每個年代,父母親都會發展出和孩子間不同的互動方式,當社群媒體風行,父母親和孩子們成為社群媒體好友似乎逐漸成為一股新風氣。

本圖/文由「新媒體世代」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超過八成的美國父母和青少年子女是臉書好友:青少年如何面對?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改變生命中的遺憾 從紀錄開始
舒壓小妙招——彩繪曼陀羅
民辦高校老師困境之三
民辦高校老師困境之二
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