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醫師表示,60歲以上高達8成以上有脊椎問題,建議從年輕養成運動習慣,增加背部及腹部等核心肌群的力量,幫助減輕脊椎負擔,也要盡量避免搬重物、彎腰、久站及久坐的行為。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南投務農人口眾多,不但是農業大縣,人口老化程度也高,當地脊椎退化問題相當嚴重,光是南投草屯佑民醫院,一年就收治4、500人接受脊椎手術,尤其以脊椎骨刺及椎間盤突出為大宗。

南投草屯佑民醫院脊椎外科主治醫師黃裕涵指出,門診中最常見的是脊椎退化造成脊椎骨刺增生,或是姿勢不良、工作意外造成椎間盤突出,輕微者會有下背痛的困擾,嚴重會產生坐骨神經痛,甚至肢體無力,造成患者無法久坐久站,常常走路不到10分鐘就得休息,不但無法工作,生活品質也大打折扣。

微創手術如標靶治療 提高安全性

黃裕涵醫師表示,大多數脊椎疾病可以透過藥物、復健治療,如果治療效果不好,或神經壓迫出現不可逆的神經症狀,可考慮接受手術;而手術治療最重要是不能傷害神經,主流的微創手術搭配導航系統,以及術中神經監測輔助,可大幅提升安全性。

微創手術就像標靶治療,能精準解決病灶並保留正常組織及背部肌肉,幫助病人加速復原、預後也比較好。此外,微創手術可以減少破壞,術後大量使用水沖洗傷口及血塊,減少後續發炎、疤痕增生,以及神經沾黏發生。

蟹足腫體質 須注意神經沾黏發生

大部分患者在術後症狀都能獲得改善,但少數在2~3個月後,又會出現下背疼痛、麻痛等不適,通常都是神經沾黏所引起。以椎間盤突出為例,手術清除不正常組織後,癒合過程中肌肉、韌帶等組織,會覆蓋於暴露的神經表面,進而產生纖維化的疤痕組織,並與神經產生牽扯。

黃裕涵醫師指出,神經沾黏發生率與傷口大小、術中出血量,或是術後血腫過大,以及蟹足腫的體質有關;雖然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發生,但若不幸再次手術,發生沾黏會大幅增加手術困難度及損害神經的風險。

再次手術不困難 4種情況建議防沾黏

黃裕涵醫師分享,曾收治一名椎間盤突出患者,曾於外院接受微創手術,但術後因工作需求持續搬重物,6個月後椎間盤突出再度復發。所幸,這名患者首次手術有使用防沾黏凝膠,再次手術時未發生神經沾黏,非常順利完成手術。

黃裕涵醫師補充,早期預防神經沾黏,會使用自體脂肪或止血棉片覆蓋神經表面,但效果並不理想;目前的防沾黏產品多元,具有流動特性的防沾黏凝膠,能覆蓋神經表面形成天然屏障,並阻隔發炎反應,有效降低神經沾黏的發生。

若是經濟許可、手術範圍較大、手術時間較久,或是蟹足腫體質者,神經沾黏發生率高,建議使用防沾黏凝膠。

逾60歲8成脊椎有問題 減輕脊椎負擔從年輕開始

根據文獻統計,60歲以上高達8~9成有脊椎問題。黃裕涵提醒,人是直立動物,不只脊椎支撐身體,肌肉也承擔了部分重量,但隨著年齡增長,肌肉跟著老化、流失,脊椎增加負荷進而骨刺增生、黃韌帶肥厚,椎間盤也變硬,造成神經壓迫症狀,建議從年輕養成運動習慣,增加背部及腹部等核心肌群的力量,幫助減輕脊椎負擔,也要盡量避免搬重物、彎腰、久站及久坐的行為。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走路走不遠就想休息? 長輩都該當心脊椎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