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全球經濟發展趨緩,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近年來各國央行開始採取無預警、極端的貨幣政策。日本央行最近意外宣布「負利率」政策,震撼全球市場,隨即帶動亞股大紅、日圓走貶,歐美股漲逾2%,台股也跟進衝破8100點大關;日銀無預警採用負利率政策,一方面表示先前的貨幣寬鬆政策效果有限,另方也看出安倍的三隻箭成效似顯不彰,因此日銀只得祭出極端的貨幣政策,以逼使金融機構的熱錢轉向投資、刺激經濟與消費。

事實上,早在日本之前,歐美國家已有實施低利率及負利率的案例;過去美國景氣走緩,為救經濟,Fed從2008年起採0%至0.25%的低利率,直到去年底才升息1碼,時間長達超過7年;而歐洲央行ECB則從2014年6月起開始實施負利率,去年底更將存款利率從原先的-0.2%調降至-0.3%,甚至於今年初表示不排除再擴大。此外,丹麥、瑞士、瑞典等國央行也都實施過負利率,其中,以瑞士逾2014年12月實施的-0.75%為最低,丹麥則是最早實施,於2012年12月開始採用,利率一度轉正後,又降了7次,目前利率為-0.65%。

所謂的負利率指的是,金融機構將錢存在央行裡非但沒有利息,反倒要付費;央行之所以考慮實施負利率政策,是希望藉此逼銀行將資金轉向市場,以提振經濟及消費。不過,到目前為止,實施過負利率的央行,包括歐洲央行ECB在內,其預期成效都相當有限,因為許多金融機構寧願負擔微小的利息,也不願將資金投到高風險、且不確定性高的市場。

以歐洲央行ECB為例,當熱錢被逼向美國與亞洲市場,導致去年上半年包括美國道瓊、那斯達克、陸股、日股、印度紛紛創下新天價,連台股也站上萬點;歐洲國家也因歐元急貶帶動觀光、精品等產業的復甦。但另一方面,負利率引起的副作用也不小,當資金流竄的泡沫超過基本面太多,投資市場會變得更加的不穩定,像去年8月陸股暴跌,接連爆發全球股災,也可看出歐洲央行的低利政策未如預期。

此次日本投下負利率的震撼彈,雖然日銀期望達成通膨2%之目標,也期望提振企業及個人的消費、刺激經濟發展,但有了歐洲的前例,幾乎可預期其成效可能有限;並且,日幣貶值雖然有助觀光及民間消費,但卻反倒讓進口原物料成本大增,導致貿易逆差。事實上,日本基礎建設已經完備,且企業並不缺錢,但缺的是好的投資市場及標的,企業只可能投資在體質好、且有前瞻性如物聯網、綠能等具未來性的產業上,但投資在這些領域,短期內也難看出成效。因此,想用負利率的政策將資金趕出銀行體系,對於經濟成長的幫助恐怕很有限。

不過,日本的負利率措施,將導致日圓再度貶值,也可能引起亞洲貨幣競貶大戰,同時,若全球經濟體仍未見起色,其他國家也可能會跟著降息。台灣方面,去年景氣也相當不好,經濟成長已不保1、出口也出現連續11個月衰退、景氣連7藍,金融業者預估,未來央行帶動降息的機率很高。但即便央行三度降息,對於經濟的提振效果恐怕也有限,畢竟,央行的主要職責是維持貨幣及金融市場的穩定,企業也並非欠缺資金,關鍵在於整體的結構性問題,如同歐美的貨幣寬鬆政策,僅能在短期內刺激投資,也不會是救經濟的長久良方;如何改善國內的投資環境、以吸引外資挹注,及協助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才有助於整體經濟的提升,此外,經貿政策的開放更是至關重要,可說是重振出口的鑰匙,新政府應嚴正面對。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