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華苑君】

「生物多樣性熱點」是屬於近年來生物學與環保領域所重視的關鍵詞。因為列為「熱點」區,代表了擁有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種群,但同時也是瀕危的生態區。劍橋大學9月3日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發表研究結果,發現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將可能使熱點區裡少數族群的「語言多樣性」加速消失。

生態多樣性增點和語言多樣性密切相關

「生物多樣性熱點」是屬於近年來生物學與環保領域所重視的關鍵詞。因為列為「熱點」區,代表了擁有地球上最豐富的生物種群,但同時也是瀕危的生態區。劍橋大學9月3日在英國皇家學會學報發表研究結果,發現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將可能使熱點區裡少數族群的「語言多樣性」加速消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針對這兩者之間具有密切關係的研究發現相重視。

目前影響最大的地區,包括北美、歐洲和澳洲等地區的人數稀少的民族。例如:在北美洲,大約僅剩不到25人會說阿拉斯加語,在尼伯爾,則大約只有8人會說喜馬拉雅語。這些熱點大約佔地球20%的大小,卻擁有近80%的生物種群,包括植物、鳥類、哺乳動物、兩棲生物、爬行動物,而且經常都是非常獨特的原生種。

由天野達也(Tatsuya Amano)所率領的跨國研究團隊認為,當一個國家或區域推動經濟發展時,政府當局最常使用語言做為政策與教育的主導媒介,而因此忽略了其他次級文化的語言,有些生物多樣性熱點就是因為部落裡的年輕人口大量外移或遷徙,形成了語言傳承的斷層,許多語言因此像恐龍一樣消失在地球上了。

這是因為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係就像是活的歷史演化,從空間的角度來看,由於人為了適應當地環境,生物本能會自然生成特有的語言,而語言早於文字產生,有些語言甚至沒有文字,人類為了維生,語言成為傳承的媒介,所以再從時間與空間的角度來看,由於環境與人都是「活」的,並不斷彼此交互影響,而形成特定的語言與生態系統。

消失的語言可以想辦法復原嗎?

目前世界上的主流語言,經統計,第一名為華語,約有8億以上人口使用,其次則為西班牙及英語,約各有3億以上人口使用,有民族學者認為,世界上6%的語言由94%的人口使用,而94%的語言,則由僅6%的人所使用,換句話說,特定語言的使用者,多屬於少數族群、部落。

社會學家對於語言多樣性的消失現象憂心不已,因為語言不僅具有溝通聯繫的功能,同時更具有世代之間傳承的意義,傳承的內容包括了無形的信念、價值觀。

美國國家科學院(PNAS)曾經發表由賓州大學以大數據為創新研究的報告,發現生態與語言之間的關係密切,「生物多樣性熱點」和「語言多樣性」高度相關,世界上約6900種以上的語言,70%分佈在這些熱點中,大約有4800多種。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特定語言正在以每年1000倍的速度消失中,科學家估計50~90%的語言,可能在本世紀以後就不見了。不過,也有逆境中生存或復原的語言,像是紐西蘭的毛利語、以色列猶太人的希伯來語就是。

為什麼這麼多的語言正在快速地消失當中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針對生物多樣性與語言之間密切相關的研究發現相重視,並成立瀕危語言的復原行動,這是因為部落或族群只能以口頭語言的方式,來傳承知識,一旦語言消失後,這些地區所特有的知識與文化也將一去不返。就如同一些經由老人口述的古諺與風俗民情,也許並沒有文字記載留傳,因此文明的洗禮後,漸漸地被年輕世代所遺忘。

自然與社會科學跨領域才能救地球

針對同一件事物,每一個國家所使用的語言幾乎都不相同,事實上,就算在同一個國家內,也都有各式各樣的「方言」、「土話」,語言學家們正在努力地想辦法挽救這些瀕危的語言,科學家們尋找分佈在地球各部落角落裡的有語言,有時甚至是族裡最後一個僅留的聲音,2012年,英國國家廣播(BBC)專訪了多位為了這個使命而持續努力著的科學家們,報導他們如何以科技或數位化的方式重建並傳播稀有罕見的語言條目。

許多研究證實,生物多樣性與語言文化多樣性之間的關係確實密不可分,值得重視,但是,為什麼科學們卻感到異常憂心並倍感挑戰呢?這是因為,人類的知識系統分類中,生態與生物是屬於自然科學,而語言、文化則屬於社會科學,各學門所培育的養成人才,要彼此跨領域對話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同時也反映在政府部門的分類與政策的制訂上,經常涇渭分明,甚至各行其政。

語言消失速度將牽動生物多樣性,而生物多樣性為什麼那麼重要呢?我們可以藉由一篇2009年在《保育與社會》期刊,15位跨領域的科學家,從環境學、地理學、自然資源管理、民族學、文化學、植物學、語言學、人類學等學者,共同發表的論文來了解,該論文中,除了指出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健康的關鍵指標,包括了基因、物種與生態系統,它們對環境具有像「保護層」的緩衝功能,簡而言之,生物多樣性可以使地球永續發展的壓力大大減少,而人類在面對環境變遷時,則會藉著維生需求產生適應力,並與環境交流後,產生經驗,形成信念、信仰與價值觀等文化,因此文化多樣性,對於人類社會也同步產生了修復能力與屏障的功能。

這群科學家指出環境變遷已走到了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的交叉點,並殷切地認為學術知識有跨領域融合的必要。目的是希望喚起政府當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重視環境保護的工作,而這工作的落實,也許就是從保護部落裡的少數人使用的語言開始。值得我國立法與行政部門重視與參考。

參考資料:

Economics ‘driving language loss’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drivers of language extinction risk

The Intersections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Cultural Diversity: Towards Integration

Language Diversity is Highest in Biodiversity Hotspots

Digital tools ‘to save languages’

生物多樣性與語言多樣性

The death of language?

 

20140913_Grace_環保_語言與環保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