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肖霞客(旅遊達人)

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於拉薩市舊城區,是拉薩著名的轉經道和商業中心,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傳統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單一圍繞大昭寺的轉經道,藏族人稱為「聖路」。現逐漸擴展為圍繞大昭寺周圍的大片舊式老街區。八廓街是由八廓東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組成多邊形街道環,周長約1000餘米,街內岔道較多,有街巷35個。到拉薩的人沒有不知道八角街的,甚至以為八角街是因為環形街道有八個角了。但提到八廓街,知道的人就少多了,其實,八廓街是八角街的正確稱呼。隨大昭寺宗教地位的加深,藏傳佛教認為,以大昭寺為中心順時針繞行為「轉經」,表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釋迦牟尼佛像的朝拜,八廓街成為拉薩三大轉經道(大轉、中轉、小傳)之一的中轉。後來發展成為集宗教街、觀光街、民俗街、文化街、商業街和購物街於一身的街區(百度百科)。

八廓街保留了拉薩古城的原有風貌,街道由手工打磨的石塊鋪成,旁邊保留有老式藏房建築。街道兩側店鋪林立,有120餘家手工藝品商店和200多個售貨攤點,經營商品8000多種,有銅佛、轉經筒酥油燈、經幡旗、經文、念珠、貢香、松柏枝等宗教用品,卡墊氆氌、圍裙、皮囊、馬具、鼻煙壺、火鐮、藏被、藏鞋、藏刀、藏帽、酥油、酥油桶、木碗、青稞酒甜茶、奶渣、風乾肉等生活日用品,唐卡繪畫、手絹藏毯等手工藝品以及古玩、西藏各地土特產等蘊涵民族特色的商品,它是最能代表西藏民風民俗的千年古街。

因其古樸的文化底蘊、悠久的歷史傳統,入圍「全國歷史文化十大名街」之列,足見其名不虛傳。千年八廓街集宗教、文化、旅遊、商業為一體,成為西藏從古至今發展的歷史縮影。八廓街內還遺存的名勝古跡眾多,還有曾派駐過84任駐藏大臣的駐藏大臣衙門。另外,早晚信徒繞大昭寺按順時針方向轉經,也成為重要的民俗文化景觀。八廓街可以算得上是全大陸乃至全世界最具特色和魅力的歷史文化街區。它是歷史悠久的城市街區的代表,其中保存的29處重點文物和56個古建築大院更是西藏社會從古至今發展的縮影。

參觀完大昭寺,導遊就在八廓街解散,並約好中聚時間,只有不到一小時可閒逛,街上大部分是穿著藏族衣服的藏民,順著八廓街轉街。雖然八廓街什麼多有,但畢竟參加旅行團,要配合團體時間,也就沒有太多時間購物與觀賞,事實上,大陸許多城市皆有販賣藏族特色商品的專賣店,也看過許多這類商店且此行還有機會逛街,故希望能看到八廓街的特點。首先,在北街看到一座廟,亦是香火鼎盛,許多藏民在寺前煨桑,且有一個建築內安置大型的轉經輪,藏民魚貫進入轉經,且此寺院正殿入口排滿了人潮,也跟著排隊進入,此寺廟雖不到但卻擠滿了人,後來聽導遊說這是一間知名廟宇,故信徒很多。整體而言,發現藏傳佛教經過一千多年的發展,除原始苯教外,還有分出黃教、紅教、白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廟宇,有顯宗與秘宗,還真的需要花許多時間研究,才能瞭解藏民各種教派信仰的差異與全貌。

後來經過不斷上網查詢,終於在高德地圖上找到此寺院的名稱為「山南敏珠林寺嘛呢拉康」。山南為緊鄰拉薩的一個地級市,位於八廓街的該寺為寧瑪派(紅派)敏珠林寺的屬寺(分寺)。該寺正前方有一座桑爐,香菸繚繞。該寺藏族人一般將裝有大經筒的房間稱為「嘛呢拉康」。嘛呢拉康只有一間佛殿,內懸一直徑2米、高3米的轉經筒(藏語稱轉經筒為「嘛呢」),四周牆壁的佛台上放滿酥油燈,整個空間非常狹小,兩人同時通過會遇到困難。嘛呢拉康非常熱鬧。到八廓街轉經者多來該堂內轉動經筒,人多時非常擁擠。

離開此寺院後的對面,可見到有顯眼的駐藏大臣衙門,目前此建築已成為駐藏博物館,為二層樓建築,展示清政府駐藏的相關文物。駐藏大臣特指中國清代中央政府派駐西藏並參與西藏和清朝交流的駐紮大臣,早期稱稱西藏辦事大臣,後提高職權而全稱為「欽命總理西藏事務大臣」,對外也是外交長官。雍正六年(1728)始置,至宣統三年(1911)改任西藏辦事長官,曆183年。整體而言,衙門面積並不大,相對於大陸有些地方的官署衙門,駐藏衙門真的很小,還比不上一個縣衙門,這應該是清朝採藏人高度自治,且藏區政教合一,布達拉宮才是藏區最高統治者達賴的駐紮宮殿。

LOK01

環繞大昭寺的八廓街,有西街、北街、東街、南街及巷弄-高德地圖

LOK02

八廓街街景,可見到順著大街轉經的大批藏民

LOK03

八廓街另外一景,藏民與遊客按順時針同個方向前進

LOK04

八廓街上的商店,可見藏寺民居上的屋頂插著經幡的旗幟

LOK05

八廓街一景

LOK06

信徒在「山南敏珠林寺嘛呢拉康」桑爐進行煨桑

LOK07

「嘛呢拉康」大型轉經筒(藏語稱轉經筒為「嘛呢」)

LOK08

環繞「山南敏珠林寺嘛呢拉康」的小型轉經輪

LOK09

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門口有對石獅

LOK10

駐藏大臣衙門內院,擺有許多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