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Coin創辦人劉世偉(右)與法人業務總監江旭昇(左)看好加密貨幣與區塊鏈應用後市。(圖/吳尚哲攝)

人潮熙來攘往的光華商圈路口,老遠就能看到顯眼的「币」字招牌,這是數位資產交易所MaiCoin Max開設的全台灣第一家加密貨幣交易所實體門市。外觀雖是明亮可親的工業風裝潢,但調查局、警政署都曾低調勘查—畢竟是加密貨幣,又是交易所,在在牽動著人們的敏感神經。

大牛行情報酬高 資深投資人積極開戶 

為了推動證券化代幣(STO)上線,現代財富科技 (MaiCoin)執行長劉世偉把公司總部從信義區遷來,不僅為了直接面對大眾,更是要就近與300公尺外的證期局積極溝通。

具有15年外資背景的MaiCoin法人機構業務總監江旭昇(Jesse Knutson),負責固定出版《數位資產週報》,與投資人分享每週幣圈大事與行情。他說,九月初的一場說明會上,來的都是銀髮皚皚、經歷過8、90年代台股起落的資深投資人,卻出乎意料地非常容易理解比特幣等商品屬性與投資邏輯,來現場就是想直接學怎麼用手機App操作下單。 正因為加密貨幣波動度之高,常令人心生畏懼,但江旭昇換算比特幣歷史成交量加權平均價(Volume-weighted Average Price,VWAP),儘管去年比特幣從近2萬美元跌至3400美元,但換算下來,2017年均價約9500美元,2018年約8500美元,2019年至今是8100美元,都遠低於近期均價1萬美元,表示大部分的人都有賺錢,並不像外界理解的殺聲一片。

這使得投資比特幣類似非對稱投資,有點像買保單。劉世偉分享:「你不希望出事,所以願意付保費預防萬一,當然有可能都沒了,但發生萬一的機率並不小。」他認為,將總資產的1到5%配置在加密貨幣,應是恰當且能讓人睡得著覺的比率。

投資專業更進階 散戶法人都能夠參與 

交易所只能觸及散戶,若想在既有制度下吸引法人機構參與,需要更專業化的服務,例如私募基金、投資顧問、與證券化代幣發行。有鑑於2017年底香港證監會將加密資產投資組合管理公司及加密資產基金分銷商納入監管,劉世偉去年便與源鉑資本等合作投資對沖基金公司MaiCapital,成為香港證監會第一家放行的數位資產投資機構,並獲4號(就證券提供意見)、9號(提供資產管理)牌照,便可接受機構投資人投資,一舉擴大服務客群。

展望短中期,資金流入還是以比特幣為大宗,預計占比會從現在的70%提高到80%。主因是美國證監會只認定比特幣和以太坊為註冊證券,其他的數位資產都是非註冊證券,所以主流投資人能投資的標的相當有限。而以太坊現在正面臨轉型,為了終結挖礦亂象,它要從工作量證明機制(Proof-of-Work,PoW)轉向權益證明機制(PoS),還不知道會不會順利,加上實體總經環境不確定,因此江旭昇研判,比特幣初期會吸收到大部分的資金,第二波才到以太坊,第三波證券化代幣這類投資者權益比較清楚的商品上軌道後,其他幣才有發揮空間。

「為發幣而發幣的年代已經過了,但碳權STO是有機會的。」劉世偉直言。為此,他將公司資本額一舉提高到1000萬元台幣,以符合金管會要求。

7年前,劉世偉在中國發現了比特幣,有感於其驚人潛力,14年便回台成立MaiCoin,是台灣最早成立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之一,後來也成立AMIS帳聯網,與工研院、富邦金控、台新銀行等機構就區塊鏈技術合作跨國清算等業務。

劉世偉坦言,過去5、6年來有人成功,有人犯錯,市場因而起伏不定。但今天要看的是,2013年時比特幣是200美元,現在則是1萬美元,就這麼簡單,中間事件和漲跌都可以忽略。2020年比特幣就要迎來4年1度的減產,屆時它的價格會回到200美元還是漲到5萬美元?投資人不妨試想看看。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虛擬貨幣開實體門市攬客 調查局、警政署都曾低調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