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媽媽經編輯 Angela

虐童、家暴事件頻傳,台南市1名年僅17歲的薛姓小媽媽,疑因女兒打翻牛奶,竟用抓癢的「不求人」痛打女兒,送醫後仍宣告不治。

醫師檢視女嬰後發現,女嬰身上有許多新舊傷痕,包括瘀青、結痂等情形,因此懷疑是一起虐童案件,遂立刻通報警方前來處理;至於外傷及死亡等原因,仍待檢警進行相驗,醫師不方便多做推斷。

虐童事件引發社會議論,曾任家事庭法官的「鄭光婷律師」指出,許多虐童案是社會結構問題,並非加重刑責即可避免,而是應加強追蹤被害人近況、輔導加害人改正觀念、管理社福資源的使用,才能避免悲劇一再重演。

虐童事件頻傳,大家能為「虐童案」做什麼?

鄭律師同時表示:家暴問題重在執行面,但司法警察與社工人力不足,導致被害人即使擁有保護令,也不一定能有效受到保護,鄭嘉欣建議,先前政府想發放400億紅包給收入不佳者,不如將這筆錢使用在社福資源的建置和人力上,更有效。

推薦閱讀:家暴卻以愛為名!呂秋遠:不該因「要有完整的家」而妥協

鄭光婷認為,目前的社福政策還有許多可改善的地方,不是只有發放補助款而已,後續的追蹤、關懷,才是避免高風險家庭演變成家暴案件最重要的方式,她曾遇過一個案件,母親生下多名孩子領取補助款,實際上卻沒照顧小孩,小孩只能洗冷水澡、吃泡麵,最後改定由父親監護才改善小孩生活。她因此認為,加害人的輔導、處遇,也相當重要,過往她在家事法庭擔任法官時,就常要求加害人必須定時去家暴防治中心上課,改正強勢觀念,應理解家人並非他的物品,可以任意打罵。

家暴常伴隨著反覆實施的問題,但問題是司法警察和社工人力不足,即便被害人聲請保護令,也不一定能有效受到保護,且加害人在施暴時大多理智失控,無懼刑責,即便真的克以重刑,也不一定能嚇阻暴力。

因此鄭嘉欣建議,先前政府想發放400億紅包給收入不佳者,不如將這筆錢使用在社福資源的建置和人力上,或許能聘僱臨時人員或以臨時性業務的方式做短期保護家暴受害者。

虐童事件頻傳,大家能為「虐童案」做什麼?

▲柯文哲針對虐童案發文。(圖/翻攝自Facebook/柯文哲)

柯文哲針對虐童案,在Facebook發文

肉圓加不加辣不是重點,重點是有效的社會安全網。

我反對每次出事情,就要成立一個專責單位來應付,所以針對家暴、虐童的問題,應該要回歸社會安全網來處理。

我剛上任的時候,隨機殺人案頻傳,當時我們找來七個局處(警察局、消防局、教育局、社會局、勞動局、衛生局、民政局)成立跨局處平台,各局處能解決的就在各局處解決,不能解決的,就由區長當召集人,每三個月開一次會,把問題在跨局處平台討論。並從個案中找出通案的原因,若有政策上需要修正的,再由我親自召開府級會議來處理。

以前局處常常分工不合作,但後來發現,很多問題單一局處無法應付,但透過跨局處的資源反而輕易解決,兩年下來的確解決不少社會問題。

推薦閱讀:無良虐童事件難防,五個小動作療癒孩子心裡傷

關懷別人不是仁慈,也不是施捨,而是在保護自己。所以要讓社會安全網更綿密,我們必須學習美國建立「多管閒事」的文化,遇到問題就通報(例如撥打113保護專線),每個人多關心一點,整個社會就會更安全。

虐童事件頻傳,大家能為「虐童案」做什麼?

拒絕家暴、虐童!請撥打113、110

呂秋遠律師表示:從99年開始,家庭暴力的聲請案件就突破每年10萬件,106年的數字是137,148件,107年1至3季是105,370件。也就是說,家暴事件,每年以13萬件的數量發生在我們身邊,每小時平均有15件家庭暴力事件通報。

目睹家暴者多為鄰居、路過民眾或同居親友,面對此一突發事件,實不宜姑息暴力,而應群起制止並錄影蒐證,同時協助被害人就醫或撥打防治家暴專線,唯有儘早尋求協助,才能適時阻止家暴再度發生。

本圖/文由「媽媽經」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虐童事件頻傳,大家能為「虐童案」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