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韓秀娟

在關注前不久落幕的中國西北旅遊行銷大會的新聞報導時,有一個名單點燃了我的熱情,那就是「2017最值得遊走的50處風景」。值得一提的是,蘭州百里黃河風情線榜上有名。

黃河溫潤地穿過蘭州,將這座城分為南北兩部分。兩岸樹木蔥郁,園林錯落,漫步其間,可望山觀水,是休閒運動、娛樂撒歡,還有談情說愛的好去處。百里黃河風情線,指的就是南北兩岸這自然與人工合璧的好風光。

記得多年前在西北師範大學就讀時,有一個小癖好:每當心緒低落需要排解時,就會乘坐131路公車去看風景。相比在市區,公車會以較快的速度行駛在北岸的濱河公路上,那種速度和沿路的黃河風景,足可以讓烏七八糟的煩悶煙消雲散。如今,這個癖好早已歸屬回憶,而黃河風情線在我的眼中,卻更加明麗了。也許是隨著人的成長,從前的浮躁和一股子趕勁兒漸漸退散後,更能沉下心來,去聽流水的聲音,望高山的輪廓了吧。

既然如此,就讓我帶你走近這條風情線,感受她的點點滴滴。今天要說的,是蘭州大水車。

LAM

其實在有水的地方,看到水車是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情。作為農耕時代的提灌工具,水車就是人與自然協作的一種方式。人通過水車密切了與水的關係,水也通過水車更好地造福了人類。水車的作用之一就是把水從低處引向高處,但這一根本並不意味著全世界的水車都是一個樣子。地理環境不同,氣候與水域就有差異,因而水車也會千姿百態。籠統地講,在南方的青山秀水間,水車可以用竹子製作,嬌小輕盈;在北方的荒山大河旁,水車就必須用碩大的木材來製作,雄渾粗獷。而蘭州大水車,就屬於後者。其直徑在十六米左右,像一個大車輪,矗立在黃河岸邊。水車的外緣是許多個刮水板,刮水板之間安置了長方體水鬥。自西向東的黃河水推動刮水板逆時針轉動,水鬥依次舀水到最高處後,將水傾倒入高高的水槽裡,再順著水道由高流到低,最終滋潤農田。

LAM2

 

LAM3

 

LAM4

大水車的中心有一個粗壯的木軸,它有一個俗稱的名字——千轉木。乍一看,也可愛得像個小木屋。

LAM5

如今,始于明朝,在黃河兩岸歡騰過近500年的大水車們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上述圖照中的水車,都是位於黃河南岸水車園和水車博覽園內的再現版水車。

以百年老橋中山橋為界,以西的水車園落成二十年有餘,園子小,有固定開放時間;以東的水車博覽園,落成十年有餘,不限參觀時間。二者均免票,人氣更旺的是後者。在水車博覽園裡,你可以瞭解大水車的歷史淵源,近距離傾聽水車轉動的聲音,感受水車緩緩的節拍,等到夕陽斑駁,與水車一同留下倩影。

LAM6

 

LAM7

 

LAM8

除了6組12輪大水車,博覽園內還有其它各具特色的水車,如腳踏水車、手搖水車等,在節假日,這些人工操控的小水車顯然成了孩子們的嬉水玩具,別有一番樂趣。

LAM9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大水車早已不再具有灌溉農田的實用功能,如今,它們的悠悠轉動更多地呈現著觀賞價值,風情畫般地吸引著南來北往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