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艾利克

近年來有不少廢除將英文能力檢定作為大學畢業門檻的聲浪,但至今仍舊有不少大專院校,保持將其作為畢業條件之一,有的校系甚至將分數門檻拉到比過往還高。為了因應國際化社會,英文能力已是現代年輕人所需的基本能力之一,學校做到「把關」的責任,讓畢業的學生有一定的英文能力,聽起來相當合理,但背後仍有一些問題值得探討。

首先,大學最常參照的英文測驗,便是許多人熟知的多益,許多學校也承認托福、雅思、全民英檢,學生可以自行選擇想參加的測驗,但這些英文檢定,從考題方向、準備難度、報名費都差異甚大。例如多益著重在商用英文,而托福是給未來規劃到國外進修的同學所考的,為了驗證學生能夠在全英語的學術環境下完成學業,考題涵蓋天文、生物、歷史、地理、心理學、藝術等多面向領域,難度與多益完全不在同個水平。

再來是測驗形式,托福包含聽說讀寫,雖然多益也有口說與寫作測驗,但多數學校並未硬性要求學生報考,學生只需參加聽讀測驗即可,結果同樣是畢業門檻,考托福的學生參照總成績(聽說讀寫四科),而考多益的只看聽與讀的分數,將兩者作為類比對照並不客觀,筆者認為將完全不同面向的考試放在畢業門檻條件並不合適。

學習 家庭作業 檢查 服用 測試 答案 教育 研究 考試 問題 鍛煉 英語 語法 片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另一個問題是許多的大學校系,會在大一大二開設英文必修課,要求學生必須通過課程才能獲得畢業學分,但學生通過課程後,卻又需要在畢業前自掏腰包,參與外部機構的測驗,那是否表示學校所開設的英文必修課,並不具備評斷學生的英文實力的能力?一般科系也就罷了,連已接受四年訓練的外文科系學生也被要求參與英檢測驗,聽起來總是有些奇怪。

畢業後求職時,一些工作會要求學生提供英檢能力證明,並將其視為是否聘用的條件之一,或許是為了圖方便,一些公司只參考多益做為參考標準,曾聽過一名英文能力接近母語人士的留學生,被要求去參加多益測驗的例子;也有多益拿到了金色證書,參加留學英文能力的標準化測驗時卻連學校最低錄取分數都達不到的案例,從中可看出台灣過於信奉英文檢定,也對其他英文測驗缺乏了解。政府與校園更需思考的是,如何才能有效地幫助大專院校學生提升真實的英語水平,提高學校英文必修課的教學品質,而不是單純地把這件事交給外部營利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