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艾希莉威蘭的夏天,從她稱呼自己是[時間飢荒](Time famine)開始。
[時間飢荒]這詞最早出現在1999年的一步科幻小說,形容人們永遠都覺得有太多事情要做,卻又太少時間可以去做。威蘭女士從加拿大英國哥倫比亞大學拿到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之後,立即獲得哈佛商學院的聘書,她跟她先生也搬到美國麻州。她形容自己完全忙不過來。因為她要同時適應新的國家、新的工作、新的城市,她又有無數的任務。
她努力想要用錢買時間,甚至開始了一項認真的研究。她說:[花錢買時間是值得的。因為它真的給你了快樂,減輕心理負面情緒。過去幾週,我花錢請人幫我買菜、買日用品回家,花錢請人清潔打掃家裡,花錢僱Uber接送我上下班,我也花錢請人修剪我家的庭院。]
她的這項研究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刊當中。或許有些人會認為[花錢買時間]只適用在有額外資金可以動用的人身上。但是,這篇研究真的告訴大家[時間飢荒]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並且,花錢買時間並不是花大錢,將家務完全脫手給別人,而是少少的美金40元,可能就帶給你大大的改變。
這篇研究拜訪了6271位西方家庭,從不同的收入、不同的階級中,想知道他們對花錢買服務的看法。結果發現,無論家庭收入高低,花錢買時間的確帶給了他們快樂,像是花錢請人來家裡打掃,或是花錢請人跑腿辦雜務等等。
威蘭教授特別強調,我們發現花錢買到的快樂,跟你的收入高低是沒有關係的。因為花錢買到的自由,都讓人感到滿足,這種滿足感跟人們賺到很多錢的滿足感是相同的。
有趣的是,透過這篇研究,他們也發現不是每個家庭都願意[花錢買自由]。在荷蘭,有超過四百位百萬富翁表示自己不會花錢請人處理家務。在加拿大,多數的成年人也不願意花美金40元請人處理家務。
威蘭教授表示,有些人不願意花這筆的錢原因可能是因為罪惡感。她形容自己在搬到美國以前,她也從不花錢請人幫忙處理她自己的事務,因為找陌生人做這些事讓她沒有安全感。
不過,有時候是不是真的有[時間飢荒]可能僅存在自己的腦袋裡面。過去有一篇研究發現,當人們覺得自己的目標與自己可動用的時間有衝突的時候,就會感到焦慮與壓力,就會覺得時間不夠用。
因此,專家也建議人們,當你感到自己時間不夠用時,應該要重新規劃自己的目標,不需要跟別人比較。另外,找到自己一天中最滿足與安寧的時刻,也可以幫助你覺得自己時間夠用。
無論如何,有時[時間飢荒]並不是真的飢荒,只是自己感覺時間不夠用。因此我們都有方式解決這種焦慮的感覺。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2017/07/24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