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鍾小玲/編譯】Photo Credit: Hermann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網路小白和網路霸凌者注意了,臉書剛剛宣布即將發表「按讚以外」的按鈕,而蘋果也計畫在十一月軟體更新時,發表一種「比中指」的表情符號。如果你用的是安卓系統的WhatsApp,今年八月起你已可以使用「比中指」的表情符號了。

這些線上溝通工具乍看之下沒有必要,因為那些網路霸凌者光用言語就可以達到目的,看看那些深夜電視節目中的「惡意推文」(Mean Tweets)單元,名流是怎麼唸著別人在網路上對自己的殘忍批評。但比起某些政客在推特上的言論,這不過是小巫見大巫。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之一的川普(Donald Trump)參加第一場共和黨總統初選辯論會後,竟然罵主持人凱莉(Meghan Kelley)是「爛貨」(bimbo)。

推文分享 掌握前所未有力量
到底是從何時開始,網路上的言論變得這麼粗暴?

網路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它有民主化的新聞進程,但這也是網路最糟的地方。因為今天任何人只要透過網路連結機制,馬上就可以在網路上貼上個人意見,成為一個公開的作家和寫手,而且那些看法會被一再地轉貼、分享,透過看不見的廣大群眾,同時也把那些轉貼者變成立即的發表人,這很容易讓人忽略:看似簡單的轉貼動作其實掌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網路上的每則推文、分享和轉貼都有意義,因為它代表有某個人在某個地方,要不是正在閱讀這則推文,就是正在受它影響,而且可能與他的朋友和追蹤者分享。過去的新聞有守門人把關,確定內容準確且有禮後才會公開發表,但現在這些守門人多半不在網路上活動,所以我們就成了自己的編輯。

這類推文往好處看,在於多數發表和分享的推文是很讚的,甚至能在我們自覺消沉時鼓舞我們。雪夫(Sue Scheff)在《社群媒體如何幫人克服悲傷》(How Social Media Helps Transcend Grief)這本書中指出,臉書可以讓你在生日時覺得自己是搖滾巨星,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從你可能根本沒見過面的臉書朋友得著力量。不過,在網路這個虛擬世界裡,好與壞之間卻有一種微妙平衡,就是網路霸凌者好像比平常人更有時間或精力,可以把社群媒體這種優點轉而用來支持自己,這就會帶來問題。

我們需要網路公民素養
所以,我們真的需要這些可能加速網路霸凌的工具嗎?

研究媒體與人類行為的專家──媒體心理學家盧特雷吉(Pamela Rutledge)評估臉書即將推出的「不讚」按鈕,她認為這種新工具的影響是多層面的,未來臉書用戶會如何反應和使用這種按鈕令人好奇。在現今的網路環境下,「不讚」按鈕的使用多半會因文化而異,但不管人們怎麼稱呼這種按鈕,若設計不當的話就代表了「拒絕」或是「不喜歡」,絕不是「在低潮時給予支持」的意思。

任何一種新工具面世,若能加上基本指南的話,就可以幫助使用者採取符合文化規範的行為。既然成年人沒有為媒體行為做出多好的示範,那麼我們只能從學校或是社群網絡著手,教導網路公民何為有禮、適當的言行,否則今後我們都將一同承擔惡果。

那麼具體來說應該怎麼做呢?專家提供三個建議:多發表正面推文、分享推文前請三思、當個有自覺的使用者以影響社群媒體的經營方向。如果你也認同這篇文章,就大方地按個讚或分享吧!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臉書將發表按讚以外選擇 恐加速網路霸凌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