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

肝策會響應世界肝炎日呼籲「cant wait」 早期篩檢更有效

即使疫情在全球肆虐,但世界肝炎聯盟(WHA)在今年7月28日的世界肝炎日呼籲,不要因為疫情延誤肝病,高嘉宏教授更指出要如同防疫一般「超前部署」。

5月時台灣COVID-19疫情爆發,防疫成為第一優先,但其他疾病卻不會因此停下腳步。2021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題,便是以「Can’t Wait」為主題,提醒肝病防治刻不容緩。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高嘉宏教授指出,三級警戒後,門診病人減少一半,提醒正在服用抗病毒藥物的B肝患者,千萬不能擅自停藥,該回診還是必須回診,避免病情加重無法盡早發現。

世界肝炎日主題:不要等待、超前部署

即使疫情在全球肆虐,但世界肝炎聯盟(WHA)在今年7月28日的世界肝炎日呼籲,不要因為疫情延誤肝病,高嘉宏教授更指出要如同防疫一般「超前部署」。肝病三部曲指的是肝炎、肝硬化、肝癌的過程,在肝炎階段用藥治療,可將肝癌機率減少七至八成,肝硬化時介入治療,可將肝癌機率減少六成,只要能盡早治療,都能避免病程惡化。

致力消滅台灣肝病 肝策會長年推動全民回肝計畫

肝策會成立14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消滅台灣肝病。B型、C型肝炎中,C肝藉由抗病毒治療,可以將病毒完全消除,B肝相對比較難以根除。高嘉宏教授提到,年輕人出生皆有施打疫苗,B肝帶原率不到1%,30歲以上卻高達20%。因此長年推動「全民回肝計畫」,只要30歲以上、目前未接受B肝抗病毒治療、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的帶原者、三個月內肝功能指數大於80 U/L,就可申請免費的B肝病毒量檢測,相關資訊可上「肝炎救星網」查詢。

台灣用藥標準跟上國際 肝功能指數不能當黃金標準

預估台灣還有四至五成的感染者未找出,除了及時提供篩檢希望找出潛在、不自知的B肝患者;肝策會也長期跟進國際肝病研究,在台灣治療藥物上提出建議、準則。高嘉宏教授表示,台灣目前健保對非肝硬化者之給付規範,一次療程僅3年,即使控制良好,但停藥之後一年內的復發率高達六至七成,希望健保將抗病毒藥物納入長期用藥,跟上國際準則。

台灣以前的用藥標準相對歐美嚴格,尤其肝功能要到兩倍以上,亞太肝病學會建議,若有明顯肝纖維化,肝功能只要異常就可以用藥。今年3月1日也跟上國際準則,若病毒量兩萬以上,纖維化三期以上,只要肝功能異常三個月,就可以健保給付用藥。

高嘉宏教授解釋,肝功能指數異常代表肝細胞已被破壞,但不是每天都在破壞,如同量血壓,一天中各時段數字可能都有起伏,而肝功能三個月或半年才檢測一次,可能當下數值正常,不代表這段時間都無異常,肝功能指數建議做為參考,不建議作為黃金標準。

防治肝病不中斷 帶原者仍有千分之一肝癌機率

台灣進入社區三級警戒後,高嘉宏教授表示門診中回診病人大概少了一半,強調正在服用抗病毒藥物的患者,不能停藥;而固定回診追蹤的慢性肝炎帶原者,若無服藥也無肝功能異常,每三個月都應回診,在疫情間可延長至六個月至八個月,但千萬不要從此不回診。

未接受治療的,如不活動帶原者,因為每年還是有千分之一機率會發展成肝癌,若沒有回診抽血,可能錯失早期發現的良機;慢性肝炎患者,有百分之一機率成為肝細胞癌。雖然擔憂暴露在風險之中,高嘉宏教授說,只是回門診拿藥,做好保護措施就沒太大問題。

多重慢性病患者重症率較高 有疫苗就去打

他也提到肝病患者COVID-19重症的機率跟一般人一樣,因為傳染途徑是接觸到確診者,如果沒有做好個人防護,還是會染疫,但不會比一般人高。不過細胞激素風暴容易導致重症發生,若有肝硬化者,或肝癌患合併肝硬化,經常也合併其他慢性病,還有年紀等因素加在一起,的確會加強重症或死亡的風險。

因此若有機會建議施打疫苗,目前沒有特效藥,疫苗是最好的保護措施,廠牌也沒有特別限制。多重慢性病的患者有疑慮,因每個人狀況不同,還是可以諮詢自己的主治醫師。他也呼籲肝病患者要適時追蹤、定期服藥、抽血檢查,才能保肝保健康。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肝策會響應世界肝炎日呼籲「cant wait」 早期篩檢更有效

新視野平台A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