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潘昱僑報導

全球平均每3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Frank Lin表示,未矯正聽力損失會加速大腦萎縮,輕度聽損罹患失智症風險增1倍、中度使風險增至3倍、嚴重則恐增至5倍。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劉殿楨呼籲,45歲到65歲的聽損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50歲起每年定期聽力檢查,提早發現與矯正聽損,可降低失智風險。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全球失智症報告指出,全球平均每3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到2030年醫療照護成本將高達每年2.8兆美元(相當於新台幣87兆元)。目前台灣失智人口目前超過31萬,預估未來將以平均每年增加1萬人的速度持續攀升。

重度聽損者 罹患失智風險暴增5倍!

Frank Lin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研究團隊,曾深入追蹤639名36至90歲的民眾超過10年。研究發現,未矯正的聽力損失會加速大腦萎縮與其他大腦的病理性變化(例如大腦白質病變)。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2020年發表研究顯示,失智症的12大風險因子中,名列第一的就是聽力受損。Frank Lin建議,藉由矯正聽力損失減少處理聲音的負擔、提供更多的大腦刺激並提高社交參與度,可降低失智風險。

預防失智超前部署 50歲起定期聽篩

噪音是聽力的最大殺手,劉殿楨表示,45歲到65歲的中年聽損是失智症的重要因子。建議從50歲開始每年做一次聽力檢查,輕度聽損可練習溝通技巧;若是超過40分貝的中度聽損時,建議採用助聽器輔助介入;當重度或極重度聽損,恐須人工電子耳的協助。對於不習慣佩戴助聽器的民眾,可先從每天2、3個小時開始練習適應。此外,做好日常聽力保養是預防失智的第一道關卡,遠離噪音、控制三高並均衡飲食就是守護健康的重點。

  • 第一招:遠離噪音,例如卡拉OK與吵雜環境。
  • 第二招:控制三高,包括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
  • 第三招:充足營養,推薦抗氧化飲食、地中海飲食、補充維他命等。

延緩失智 聽力與社群互動不可或缺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而非正常老化,有些甚至是可以預防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劉建良提醒,聽力不僅影響溝通,甚至與腦神經有關連,「中年聽力受損」對於「老年失智」的影響甚鉅,而不是老了才有影響。曾有個案「怕老婆嘮叨」不想裝助聽器,然而腦部缺乏聲音刺激、與人互動,功能竟快速退化。因此建議民眾4、50歲就要注意聽力。另一位個案原本出現失智症認知退化功能,沒想到為了帶孫子,每天都出門與人互動,竟然「逆轉」讓症狀消失。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立鴻也同步表示,隨著年紀增長,社會互動與社會連結隨之減少,聽力損失通常是社會孤立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經常感到孤獨的人,大腦老化速度通常比其他高齡者更快。他從實驗室觀察大腦可塑性研究的結果顯示,高強度的社交有助於延緩大腦的老化,例如認識新的朋友、進入新環境、嘗試新的事物等,都有助於維護身心健康。

建議從50歲開始每年做一次聽力檢查,輕度聽損可練習溝通技巧;若是超過40分貝的中度聽損時,建議採用助聽器輔助介入;當重度或極重度聽損,恐須人工電子耳的協助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聽損導致失智風險倍增! 聽篩、社交雙管齊下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