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都沒辦法自己顧小孩,害我沒辦法放風!」
「把老公和小孩兩個留在家裡,我大概就會有300個訊息,根本無法好好吃飯」」
「讓老公顧小孩一個小時,好像就要他的命一樣!」
「每次我不在家,老公就像世界末日降臨一樣,一直問我什麼時候回來,他要崩潰了!」
為什麼,到底為什麼?
小孩又不會咬人,也不會放火,頂多就是要吃要拉,或者是哭,為什麼這些我們天天在家裡面對的事情,另外一半卻是完全招架不住,而且還會引起他們極度的焦慮和憤怒,好像是在為難他們似的?
到底為什麼他們可以出去辛苦工作,可以做很多高難度的挑戰,可以背負龐大的責任,可以吃苦耐勞,但卻好像無法和孩子面對面獨處?
其實他們不是不會,是怕自己不會。
大多成年人,習慣有明確遊戲規則的生活方式,在面對生活工作中的各種挑戰,都有明確的指令可以依循。
但是面對幼小的嬰幼兒,卻往往充滿了挫折,因為很多嬰幼兒還沒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所以無法直接溝通。你到底要怎樣?
當我們和這一種不會講人話的嬰幼兒相處的時候,訓練的不只是我們的耐心,其實也挑戰了「我們對於未知的焦慮」。
當我們對未知的焦慮越高,就會越難克服這種不安。
從不知道怎麼辦到,亂試一通,如果還是沒有辦法把孩子安撫下來,這時候焦慮不安,甚至對於另外一半不在的埋怨就會出現。
自我保護的心態可能會浮現,會有一種「這本來就不是我擅長的」感受付出,自然會歸因成,我不適合做這件事情,所以我當然做不好,我沒有學過,所以我做不好,我和孩子平常的相處時間就不多,所以我不懂他,孩子的媽一定有一些特別的技巧和方法,但他沒有教我,那我當然不會⋯之類的感受。
於是,對孩子的挫折,轉換成了對自己的挫敗,間接引發了對另一半的不滿,於是更加排斥和孩子的獨處,因為沒有成就感,越來越不想要和孩子單獨在家,越來越不希望另外一半外出,而這樣子的惡性循環,只會讓自己缺乏了再去嘗試多和孩子用非語言方式溝通獨處的機會。
如果你的另外一半正在經歷這樣子的掙扎和挫折,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知道,他並不孤單,即便是孩子的媽也經常感受到這樣子的挫折,也是這樣子摸索過來,也有大把大把的時間,是不知道孩子要什麼的,也有無數無數個夜晚,是只能看著孩子哭,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試著去同理另外一半的挫折和害怕,讓他知道,育兒這條路的挫折和焦慮,是兩個人共有的語言,並沒有誰優於誰,也並沒有任何的捷徑。但正因為這樣,所以兩個人其實都應該要練習和學習,因為總會有需要輪流幫手的時候。
正在辛苦練習幫忙分擔帶孩子的你,要讓自己知道,已經做得非常棒了。不要害怕無法安撫的時候,也不要害怕不了解孩子的表達,很多時候都是正常的。
孩子在你帶的時候,不要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每個人都是當了爸媽以後才開始學習當爸媽,這本來就不容易,你有你的學習歷程,另一半有他的學習歷程,我們可以互相分享,但我們不是競爭,當我們願意學習的時候,對另外一半來說就是最大的回饋。
嘿,換你今天在家顧孩子,又不是要孩子今晚就突然會跑、會跳、會背唐詩、算心算,就算奶沒喝完,飯沒吃完,很晚才去睡覺,都沒關係,只要整個晚上hold住就好。
延伸閱讀:
「我最討厭你了!」這位媽媽,你又把育兒壓力發洩在孩子身上了嗎?
本圖/文由「BabyHome」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老公總說他無法自己顧小孩,孩子缺媽不可?「男人不行」的真相其實是這個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