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附近的公園曾因為疏於管理,草木漸疏,百花凋謝?美國加州的一座大公園也因為預算被砍而面臨類似情況,當地居民更擔心外來入侵種啃蝕的生態健康。於是,他們捲起袖子,跟當地組織和學校合作,用公園開始做一場親子實驗!
公園裡出現一圈圈的「實驗花圃」
伊利森公園(Elysian Park)是洛杉磯最老的公園,也是第二大的公園,面積 575 英畝,約為 9 個台北市的大安森林公園。
最近伊利森公園中有些角落出現謎樣花園,花園由矮矮的圍籬圍成圓圈,直徑大概 10 公尺,裡面種著三三兩兩的花草。這其實是洛杉磯居民最近新做的實驗,叫做「實驗花圃」(Test Plot),是由景觀建築設計工作室 Terremoto 所策劃的計畫。
洛杉磯的公園預算近年明顯減少,也就忽略了維護花草與管理外來入侵種的問題。Terremoto 工作室表示:「我們所愛的這座公園面臨很糟的生態狀態,到處都有猖獗的外來入侵物種、垂死的樹木,原生植物寥寥無幾。」
Terremoto 工作室的合夥人瓊絲(Jenny Jones)也住在公園附近,他們開始跟當地環保團體與伊利森公園公民自救會合作,向市政府申請許可進行恢復原生生態的實驗。由於伊利森公園已經長期缺少資源與管理,瓊絲指出這次行動的目標為「突破官僚」,以便他們能夠以最少量的繁文縟節,透過志工而不是公園員工的幫助進行。市政府授權他們可以「臨時花園」的名義進行,這代表他們不用走一般需通過一堆關卡的授權管道。
授權之後,這些團體與居民就開始一起工作。當地居民就像是公園守衛隊,大朋友小朋友都參加,每週會照護這些植物,澆水和除草,同時他們也會學習加州的原生植物如何在實驗花圃中生長,像是加州原生種白鼠尾草、亮黃色的猴香溝酸漿(Monkeyflower)、曼陀羅、郊狼灌木(coyote bush)和北美聖草(Yerba Santa)。他們會用不同微氣候(microclimate)範圍測試不同原生種的適應情形,測試不同的還參與這項工作的居民馬丁表示:「這塊土地屬於大家,我們擁有照顧好它的權利。」
「實驗花圃」的計畫除了團體與居民外,還拉入了在地學校。南加州大學的講師透伊(Jennifer Toy)對於社區參與以及增進民眾的生態知識很有興趣,因此參與了這項計畫。「藉由學術,我們看見創造『實驗花圃』網絡的機會,特別針對每個場地和社區設計,並傳授手作且實驗性的活動,深入探討『我們要測試什麼』的問題。」透伊表示。
2020 年秋天,透伊帶領了南加州大學的設計工作室「Land + Labor」,在洛杉磯另一個公園「Rio de Los Angeles State Park」也進行「實驗花圃」的活動。「工作室的模式是讓學生自己體驗,與土地建立長期的關係,每週回訪。這就是我們專業訓練中遺漏的一塊,許多景觀建築的學生,從來沒有種過植物。」
學生會分析土壤與植物聚落,並使用施肥、保護根部的覆土,以及能與植物根系結合共生之真菌。由於 Rio 這座公園是鐵軌遺址,因此他們還希望設計如何與公園的鐵路歷史結合。在有了伊利森公園的經驗後,他們還放置了兔子和鼠類的籠子,保護植物安全。
洛杉磯州立歷史公園(Los Angeles State Historic Park)的社區參與協調員理肯(Luis Rincon)協助監督「實驗花圃」的志工維護工作,他認為這個活動「不只是出色的設計,也不僅僅是學生作業,它串連了社區,將居民與公園空間連結。」
實驗花圃未來會往哪生長?
透伊表示她希望未來每個洛杉磯的公園和學校都可以有一座「實驗花圃」。她目前搬到柏克萊分校,為了要分享這樣的概念,她把該活動的概念寫成一本小冊子,冊名為「我種故我在」,有英文版跟西班牙文版,內容包括「如何起步」、「擁抱實驗」、「著手維護」以及「支持原生物種」各篇章,希望能成功把該概念散播北加州。
實驗花圃的創始人、公園員工以及志工,都從透伊學到很重要的理念:「為促進生態健康,理解你生活周邊獨特的生態至關重要;而為了持續維護環境,理解社區的量能亦是關鍵。」
藉由這個活動,無論是看到社區的凝聚力,或者從科學角度創造了一個小小的、活著的實驗室,志工們見證到每個花圃的無限可能。其中一位志工表示:「雖然(花圃的)範圍很小,但是它的精神無可限量。」
2019 年開始的實驗花圃,一開始只是很簡單的公園種花活動,至今已經在洛杉磯的 4 座公園、1 座校園落地生根,並被志工、學生與景觀建築師管理。現在這個概念最遠已經傳遞到比利時。Terremoto 工作室的合夥人瓊絲表示:「我們每個進行的場地都很不同,但它們都成功運作中,我們試著保持彈性,符合每個社區的需求。」實驗花圃的種子會不會吹進太平洋島國台灣呢?也許正在你附近的社區公園萌芽喔!
本圖/文由「CitiOrange 公民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美國家長帶著孩子組成「公園護衛隊」!掃除外來入侵種,實地教導「生物多樣性」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