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張忠本(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資深產業顧問)Photo Credit: bykst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台灣社會的貧富差距擴大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按社會所得五等分計最高百分之二十與最低百分之二十之平均所得差距擴大到目前的6倍,甚或平均儲蓄金額差距達3000倍。因此台灣社會瀰漫反商排富的情緒。
  
其實貧富差距擴大是全球共同的現象,先進國家如此,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貧富差距擴大也成正比。最明顯的例證在中國,1979年改革開放之前中國是個純社會主義國家,但據前台灣大學校長孫震分析當年中國10億人口有4億生活在世界貧窮線以下,當時聯合國定義的貧窮線是每人每天平均消費額在US$1元以下。鄧小平不得不採取經濟改革開放政策,『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結果到2010年前後,中國活在貧窮線以下的人(標準已提高到US$1.25元)只剩2000萬人,換句話說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讓3.8億人脫貧。
  
但是中國目前的貧富差距更甚於台灣。這就是經濟發展的代價。問題是我們要走回頭路嗎?我想絶大多數中國人都不希望再回到從前。
  
台灣亦然,改善貧富差距的方法不是『反商仇富』,台灣在此氛圍下,投資意願已普遍降低,沒有投資,就沒有生產,又如何會有工作機會,或調高薪酬?經濟成長停滯,損害最大的還是基層民眾。我們在爭執貧富不均時,何不一齊來作一個更大的餅?
  
縮減貧富差距的方式,在政府就是社會福利政策,如教育資源普及化、年老給付、健保及供應平價社會住宅等。在社會則要倡導分享與濟助情懷。
  
2015年11月14日『禧年基金會』舉辦一場「財富的分配與分享」研討會中周神助牧師以【聖徒缺乏要幫助,客要一味款待】(羅十二/13)的慷慨文化期勉大家。曾劭愷老師也引用『未雨綢繆而累積財富的人並非貪婪;但不樂善好施的人乃是貪婪的人』。印證美國清教徒也秉持聖經教訓,樂善好施。如美國史坦福大學及杜克大學都是教會及基督徒成功商人的捐獻而成立。而今美國最富有的微軟比爾蓋茨及巴菲特,也將個人財富大量捐助給非洲醫療等扶弱濟貧的社會事業。
  
富人的慷慨與謙遜,可以消弭社會的對立,減消窮人的仇視。一般人則應秉比聖經教訓:「見人發財、家室增榮的時候,你不要懼怕。」(詩四九/16);「敬虔加上知足的心就是大利了;因為我們沒有帶甚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甚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6-8);「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箴十五/16)。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