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佳樺

最近的冬天變得和從前大不相同,昨天還有點溫暖今天瞬間降了四五度讓人顫抖直打哆嗦。下班時間晚了,我們快速進入公婆家避寒取暖,順道要來接送小孩。

就在我開門的鑰匙碰撞聲響中,在房內的小孩們馬上察覺並快速閃避,和我玩起躲貓貓的遊戲起來,直到我把她們找了出來。

隨後她們拿著今天的畫作開始向我炫耀。我揉著老二小女兒的頭,問:「這個是誰呀?他在做什麼?」小女兒眼睛很大,很靈活,得意的向我眨眨眼,大聲的說:「這是我啦!是小可!」我接著溫柔的問:「那小可在做什麼呀?」三歲的小可回答:「她在阿嬤家啦!她爸爸媽媽去工作,很晚才回家,她只能乖乖的在這裡一直等一直等,被房子關起來不能出去玩!」聽完這段話,我心頭忽然有一點酸,在圖畫裡面,我看到一個孩子,站在被圍起來的籬笆裡,孤單地看著門外。

孩子聲音不大,但字字清楚,話一說完,我們夫妻和公婆一陣靜默,一時之間不知如何反應。 原來孩子們深刻的感受,是如此強烈,真實的反映出台灣的工作環境、孩子的教育與家庭的親子共享時間息息相關,即便有再好的托嬰政策,如果,我們不能夠準時下班,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會越來越疏離,這疏離從我們小時體驗開始,一代比一代更加深。

曾經聽到住在國外的朋友分享,在北歐,每個人都極為看重「準時」這件事,在那裡,老師準時放學,父母準時下班接送孩子,處處充滿效率,對他們而言,遲到幾分鐘下班或下課,整個公司同仁或學校同學就會瞬間走光,呈現空城的狀態,慢一點點回家,是會讓人感到不自在的。

有時我想:若有一天,我們也能多「練習準時下班」,想著孩子對我們的需要,拼事業的時間會不會也隨著自我要求顯得更精簡有效率,每天多一點陪伴,孩子們的安全感增多,整體社會的親子氛圍也一定會隨著準時下班而有不同。

多年之後,孩子可能不會記得他在學校寫過那些作業?我們的工作曾經在忙些什麼?但孩子一定會記得,爸媽準時下班在校門口殷殷期盼的開心模樣,放學後一起手勾手,散步回家的幸福感,這份化不開的濃濃愛意,才是傳承延續下一代最美的回憶。

黑夜裡,我回頭看著小女兒熟睡的模樣,心中暗暗謝謝她透過一幅圖畫教會我的事,回頭告訴自己:「千萬別被現實瑣事給打敗,讓孩子的笑靨成為我準時下班的動力吧!」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演唱會的行銷學 步步為營為上策

交換閱讀:帶一本來 帶一本走

紀錄的回歸

默默文創興衰 創業的警世提醒

教學育人談大陸高教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