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肖霞客(旅遊達人)
來到仰光的第一站是Kaba Aye Pagoda稱為世界和平塔,乃因當天離開機場已是11點,下午4點還要搭機前往曼德勒,故就不進入仰光市區(指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周遭,只在仰光的北區旅遊。
仰光機場、大金塔與世界和平台的相對位置與距離
Kaba Aye Pagoda稱為世界和平塔,位於仰光東郊的山崗上,距市區11公里。和平塔又稱為「至尊吉祥大千世界安寧寶塔」。此塔是緬甸著名佛塔之一。和平塔年代並不久遠,在有「佛塔之國」美稱的緬甸,它算是年輕的一個。此塔是為佛教第六次結集而興建,於1950年奠基,1952年建成。與一般古塔不同的是,和平塔全部用鋼筋水泥建築而成。塔高、台壇都是36米,周長90多米。全塔有6個門,每個門內都供奉着一尊佛像,象徵第六次結集。和平塔的寶庫中,藏有釋迦牟尼的兩大弟子目犍連和舍利弗的舍利子和彌祗陀珍佛的雕像,還供奉着一尊重達1噸的銀雕佛像。這裏還收藏着1955年中國佛教代表團獻贈的兩顆原供奉在西藏布達拉宮的舍利子,一本800年前的中文藏經影印本,以及漢藏僧衣和缽、錫杖等物,均安置在塔龕陳列櫥裏(百度百科)。
世界和平塔是由U Nu建造,作為緬甸總理,他召開並舉辦第六佛教大會,恰逢佛陀成道2500週年。佛塔和洞穴的建造是U Nu試圖將佛教確立為緬甸官方宗教的一部分。他試圖將緬甸建立為一個佛教國家。1961年8月29 日,議會宣布佛教為官方國教,屠宰牛在緬甸被正式禁止。然而,在1962年,接替U Nu的Ne Win廢除了這項措施,使緬甸成為佛教國家的努力實際上停止。Kaba Aye建築群的建設是U Nu在國家層面上,將佛教制度化的嘗試的一部分。佛教成為國教失敗的原因乃緬甸有許多少數民族,例如克欽人和克倫人,他們對將佛教變成國教感到疏遠。此外,佛教徒不相信佛教成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他們希望緬甸成為一個道德社會,但不希望他們的宗教被強加給公民。因此,Kaba Aye等佛塔不應隸屬於任何寺院,擔心如果這些和尚被綁在國家建造與管理的佛塔上,他們就會被國家俘虜,而失去自主權(英文維基)。來緬甸之前,還以為佛教是緬甸國教,緬甸佛教徒雖達九成,但並沒有成為國教,而是民眾發自內心的信仰,政治不要干涉信仰,是比較適當的制度。
在和平塔的東北部還有一個名叫「吉祥山」的建築物,該山內有一個名為「大聖窟」的大石洞Maha Pasana Guha Cave,石窟長139米,寬113 米,窟內有6根大柱支撐,有6個門,石窟牆上有6個法輪浮雕,台壇上的蠟燭形電炬也是6個,這些均象徵佛教的第六次結集。吉祥山和大聖窟比和平塔晚兩年落成。該洞穴是位於印度的Satta Panni洞穴的複製品,第一屆佛教大會就是在這裡召開的。1954年第六次佛教大會期間,2500名僧人聚集在洞窟內,用巴利文誦讀佛陀的話,整部大藏經。僧侶們誦讀、編輯和批准了所有的佛經,稱為三藏經。另外在吉祥山上還建有佛殿、經房和禪窟等。山的左上角有戒壇,右下角是緬甸教會的會所,右面是巴利佛學院。這裏還是緬甸全國舉行佛教節日慶祝活動的總道場。
這座佛塔是我在緬甸所見到的第一座佛塔,故開始認識其建築樣式,如中心金塔及環繞其圓周的建築,佛祖造型、屋簷與牆壁裝飾,故觀賞完此佛塔後,算是對緬甸佛塔的初體驗,確實與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不同,當然與兩岸佛寺更為不同。緬甸佛教藝術中,最富特色的表現便是佛塔,緬甸寺廟的中心大多有一高塔,周遭還環繞許多小塔及佛寺,故緬甸寺廟的英文翻譯為Pagoda(寶塔或佛塔),而不是Temple(佛寺),故全緬甸最大的佛寺,是仰光的「大金塔」,而不是稱為「大金寺」,畢竟「寶塔」是緬甸佛寺最主要的特色。故在本系列文章中,若見佛塔,則稱此佛寺為佛塔,若無則稱為「佛寺」,且塔內與塔外皆會供俸佛祖。不過,當走出和平塔後,心中也在想緬甸的佛塔造型,會不會皆是長相同樣式呢?會不會看沒幾座就膩掉呢?確實緬甸的寺塔結構「大同小異,但巧妙各有不同」,譬如和平塔為現代新建的,故佛像較為華麗,牆壁與天花板裝飾較為鮮豔,且花紋是由許多幾何圖形與花紋圖案所組成,令人印象深刻。
寶塔每天早上6點至晚上8點開放,除了進行宗教朝聖的緬甸人外,這座寶塔還吸引了國內外遊客。其寺院很大,旨在為來訪的遊客、僧侶和信徒提供寧靜祥和的環境。圍繞主塔的圓形平台以洞穴寺廟的風格圍起來。有五個門廊裝飾著五顏六色的拱形山形牆。蓮花、蓮花瓣和萬字符被雕刻在外面的灰泥中。主塔高117英尺6英寸,五個門廊上各有2.4m高的小塔。塔為中空,中間有四尊大佛(四大柱),以紀念已出世的四佛。寶塔內的一個房間裡有佛舍利,包括一尊超過八英尺高的大型銀佛像。塔內還有一個房間,用來保存佛舍利。此次,見到四佛與塔內的銀質佛像,這四尊佛像前可見到緬甸信眾,坐在地毯上禮佛或念經,態度相當虔誠,不像台灣民眾大多是站立合掌拜拜而已。
和平塔的入口門廊,有屋頂並有綠色塑膠步道,必需赤腳步行
步行走道,分為有蓋與無蓋步道,烈日下需步行塑膠步道,否則腳底會被燙傷
每個佛塔皆有很大型旗杆,有底座、塔頂裝飾,頂端有鳥銜五節棍的條狀物
塔有四面,每面供奉一大佛,上方還有許多小佛及精美裝飾
佛像兩側有樹,右手垂下、左手掌向上,佛面特別光亮
另一面的佛像,此照片可見三面的佛像,信眾多坐在地毯上禮佛
佛塔內部的塔身,裝飾精美花紋的金屬片,有金色與暗紅色
塔身更上方的圖案,以繁複的花紋來裝飾
塔身內部屋頂的裝飾,由兩種不同方形圖案來裝飾天花板
天花板圖案一是正方形,一是四瓣花瓣型,內有繁複的花紋圖案
坐在佛像前禮佛的信眾,前方三位女士著白衣披褐色帶在誦經
在塔身牆壁上還布滿佛陀成佛與傳道故事畫像,此畫佛陀看到地上死者
除四面的佛像外,還有各種不同大小的佛像供人參拜,如左上方為佛陀講道
進入塔身內部有一尊造型更為光燦與莊嚴的銀質佛像,眾人在此參拜
頭戴金帽、身著金服,端座在寶坐的尊貴佛祖造像
細看此寶座椅頂端還長樹及佛像,兩側彎曲的樹枝上也有佛像
在此佛像上方的牆壁裝飾-四花瓣內有佛像及枝蔓等各種幾何紋路
天花板裝飾,中心四方形內有八辦花紋,周遭環繞的八邊體內亦有佛像
塔外圍的洞窟房間內有立佛、繪畫與銀色的壁磚
走出塔外,可見另一通道口的兩種塔型屋頂,一為綠色一為紅色
這兩種造型的塔,在緬甸寺院中處處可見,紅色塔是七層,綠色塔是三層
從另一角度看和平塔及周遭建築的裝飾
和平塔上半部的各層次裝飾,上方有金屬網、金色套環及細長的尖頂
可看到信眾掏水浴佛,佛像上方有金色傘蓋
遊客在塔外浴佛,從另一角度看到環繞塔的建築
有兩個奉水的陶缸,任何人皆可取水來喝
另一種粉紅色的六層塔屋頂,在緬甸較少見粉紅色
出此門後,赫然發現有一條商店街,後來發現緬甸佛寺皆連通商店街
商店什麼多賣,什麼也不奇怪,顏色各異的傘型物,是用來禮佛的
寺院旁有一棵大樹,樹前有座雕塑
穿著奇特的綠色造像,合手對大樹禮拜,緬甸人也相信大樹有靈
和平塔附近還有吉祥山,是直到整理此篇遊記時才知道,當時司機並沒有帶我前往。不過,在出了和平塔後,走到一處通道,是整條的商店街,販售各類日常用品,包括禮佛用品,後來走過多個緬甸佛塔後,發現大型佛塔的四周通道皆有直通寺塔入口的直直商店街,將購物街與寺塔結合也算是緬甸特色了。出了商店街來到一處挑空建築,四面牆面有壁龕,內部有佛祖成佛與講道的故事雕塑,還有一組大型雕塑,佛祖立於中間,左邊有和尚合掌禮拜,右邊有信眾跪在地上禮拜,從空中還出現天梯,出現眾神掌燈來禮讚以彰顯佛祖。且中庭還有印度及東南亞地圖,上方放著多個黑缽,吸引男男女女的遊客來投擲硬幣到這些缽。不過,根據維基的介紹這應該不是吉祥山,此建築相當簡陋,可能只是民間所建以吸引遊客的設施而以,而不是和平塔的一部分組成。
來到一座方形挑高建築,四周牆壁裝有壁龕,每個壁龕有佛祖的故事雕塑
此壁龕可見有人在佛祖行跪拜禮
眾多佛教徒向鐘型佛教建築禮拜的雕塑
中間為立佛,左邊有和尚禮拜,右邊有民眾跪拜,從天梯上下來眾神向佛祖禮讚
中心區有個地圖造型,前方為印度,後方高土為喜馬拉雅山
女孩著傳統服飾,男孩著現代服飾,在此嬉戲拋錢幣
男孩與女孩拿著錢幣向中間地圖的陶缽丟擲,粉紅色處為印尼爪哇島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