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肖霞客(旅遊達人)
在Gubyaukgyi寺就可見不遠處的Htilominlo 佛寺,此佛寺的塔頂被2016年的地震損毀,故來參觀時見其塔頂上半部已不見尖塔,而包覆綠色紗布。為何確定其為Htilominlo Temple,因在寺前可見大型的告示牌。Htilominlo Temple建於Nandaungmya國王統治期(1211-1231)。寺廟高三層,高46米,用紅磚建造。它還以其精緻的灰泥造型而聞名。寺院一樓,各有四尊佛像(英文維基)。此寺又稱為Htilominlo Pahto,到底是Temple或Patho呢?
雖然來蒲甘前,已參觀過仰光及曼德勒佛寺,但不來蒲甘,還不知道佛寺還有那麼多類型與稱呼,根據亞洲歷史建築網對蒲甘考古區發現兩種主要的歷史建築類型。寶塔或佛塔(在緬甸稱為zeidi或zedi)是主要的佛教古蹟之一。paya一詞在英語中也經常與寶塔互換使用。最初可能是一個石碑,後來成為遺物紀念碑,如獲得包含佛陀或高僧等的相關遺物。許多zedi是為紀念名人或重要家庭而建造以帶來持久的紀念。zedi是一種鐘形(通常是實心)磚結構,設置在方形或八角形底座上;它通常梯形上升到一個逐漸變細的尖頂,鍍金金屬和鑲有寶石的頂飾,頂部飾有神聖的傘冠形裝飾 (hti)。雖然有精美的磚砌,但佛塔常常被灰泥覆蓋,並飾有精美的雕刻。除了眾多獨立佛塔外,大多數寺廟的角落都有各種各樣的佛塔形式。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最初的佛塔通常被封閉在更大、更精緻的結構中。在蒲甘的寶塔或paya形式的例子,包括Shwezigon、Bupaya、Mahabodhi、Nag-kywe-na-daung。In-hpaya和Minochantha。
蒲甘現存的另一個主要建築形式是寺廟Temple,或稱為pahto,它也可以採用多種形式。寺廟的靈感來自印度佛教在岩石中鑿成的洞穴。它們是可進入的較大的多層建築。它們是禮拜場所,包括壁畫豐富的走廊,有神聖佛殿和可供奉的圖像。與吳哥的拱形拱門不同,蒲甘寺廟廣泛採用桶狀拱頂和尖拱。寺廟通常是圍繞一個zedi建造的,並包括各種其他建築物,如僧侶的生活區及戒律堂和大會堂。pahto通常是一個巨大的方形或長方形結構,其外部的漸縮上升梯台代表眾神居住的須彌山,建築體四周外圍並被厚牆包圍,將其神聖領域與外部世界隔開。pahto風格,包括Ananda、Dhammayangyi、Gawdawpalin、Htilominlo、Shwegugyi、Sulamani 和Thatbyinnyu。亦即Temple就是pahto,而Htilominlo為Temple則無誤。
Htilominlo 是一座大型三層紅磚寺廟。最初覆蓋著有雕刻的白色灰泥,它的一些精美細緻的灰泥仍然存在。這座寺廟的設計甚至細節都與國王的父親建造的早期Sulamani和Gawdawpalin相似。它的方形底座每邊長43m。二、三層的每個角落都有帶有佛塔或尖頂的上升漸縮梯台(露台)。Htilominlo 雄偉的中央尖頂略高於46m。中央頂峰的寬度比Sulamani還要大。正殿入口大廳亦在結構的東側,與Sulamani相比,Htilominlo的下半部,具有更陡的垂直感。內牆上有精美的壁畫遺跡。1975年地震造成的損壞在1976-1979年間得到修復(英文維基)。但2016年又大地震,故仍看到中央頂峰還再修復中。從Renown Travel網站可從空中俯瞰此美麗的佛寺,這也是典型蒲甘的佛寺結構,縱使是中小型也是以此造形縮小而以。
Htilominlo佛寺位於舊蒲甘東北部。位於Ananda與Gubyaukgyi兩佛寺間,建於蒲甘晚期的1218年。根據傳說,Narapatisithu國王有五個兒子,透過白傘Htilominlo被選為下一任國王。將五個兒子圍成一圈,中間撐著一把白傘。當雨傘傾斜並指向其中一個兒子時,那個兒子將成為下一任國王。當傘指向Htilominlo時,他被選中了。據說Htilominlo寶塔是在他被選為下一任國王的地方建造的。Htilominlo 神廟是一座高46米的宏偉建築。它的設計類似於大約三十年前由前任國王建造的Sulamani,這座紀念塔以其建造者Htilominlo國王的名字命名。寺廟基本上是對稱的方形體,但東部入口門廊比其他三個延伸得更遠,打破建築的對稱性。巨大的下部立方體頂部有三個上升的梯台層。小得多的第二個立方體也有另外三個梯台層,它們的每個角落都有還小佛塔。寺廟的頂部包括一座彎曲型的shikhara,一座源自印度北部的觀賞塔並沒有鍍金,但有一鍍金形狀像傘冠hti的尖頂被放置在shikhara上。通往內殿的入口的牆壁包含拱形門及有凹槽形成壁龕,供奉著佛像。兩層都有四個鍍金大佛像,每座佛面向寺廟一側。二樓已對遊客關閉。這座寺廟包含美麗的壁畫和多種顏色的壁畫。其中一些已經顯著褪色。為了保護寺廟,梯台被關閉,不再能爬到頂部。且該建築群被帶有精緻入口大門的厚牆所包圍。寺廟周圍有許多出售當地手工藝品的紀念品攤位(Renown Travel)。
到達此寺,發現此寺位於叢林中,門口有斗大的寺名告示牌,並標示此寺建於13世紀。此寺確實不凡,這是從娘烏的飯店到舊蒲甘前所見的最大佛寺,其規模較Gubyaukgyi大許多。雖然shikhara中央尖頂上未完全修復,但仰望佛寺,可見其上中下的三大層建築結構,且每大層中還有三上升梯台。此外,可見寺內的通道,與座落在四方的四座佛像,及寺內的壁畫,太值得前來了。這是蒲甘參觀的第3座佛寺,也是緬甸行第22座佛寺。
來到Htilominlo佛寺的前方,有穿著華麗的緬人亦來參觀
金光閃閃的佛寺名稱告示牌,建於13世紀
正面景觀,分上中下三部份,上方部份因地震還在整修
正方基底平台有上升漸縮層,中區亦為方形,其上有許多小方型塔
入口前方右側有一方形佛塔,林中還有一圓塔,一路上看到這類建築
正面入口佛像位於拱型門的壁龕內,其周遭還有許多壁畫
天花板上的壁畫,有許多不同大小圓圈組成
天花板尖頂的壁畫,有許多大圓組成,內有五個小圓,大圓間有小圓
塔內的通道,可順繞一圈,看東西南北向的佛像
見到第二尊佛像,左右有黃青兩色傘蓋
在壁龕內見到第三座佛像,在白色灰泥下有赭紅色底色
仰望天花板上的壁畫裝飾,歷經七百多年
見到第四尊壁龕內的佛像,端坐在磚造的寶座上,寶座上方露出磚塊
牆壁上的佛像壁畫,衣服採赭紅色
佛寺的磚頭表面仍有許多殘存的白色灰泥,可見其雕飾藝術
門旁柱上的裝飾,可見有一趴坐的四腳動物
三根柱子上的表層中間有菱形裝飾
細看裝飾紋飾,赫然見到三角中有一隻露出撩牙的動物
在柱的轉角處亦有此張牙動物,據說是神話食人魔,還見二隻手
柱頂上裝飾亦見此神話人魔,也見多層的蓮花瓣
佛寺四周有厚圍牆環繞,可見高大的入口牆門
在通往出口的步道兩邊布滿商鋪,掛著琳瀾滿目的商品,此處是賣木偶
此了佛寺,可見附近還有類似shikhara屋頂的佛寺
離開Htilominlo佛寺後,又經過一不知名的佛寺群後,雖然每座佛寺規模不大,但卻簇擁再一起。又來到一佛寺,且佛寺的外觀相當特別,首先雖他仍是磚塊建築,但經過風雨摧殘,其外表出現深黑色,若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吳哥窟的石造廟宇,且此寺的正面的屋頂有五個突出物。三是外部屋頂還有二層,在蒲甘的屋頂要麼是金字塔型,要麼是平的,且屋頂邊緣成鋸尺狀,中央有一尖塔,這種形狀類似於那個時期的木造建築。這些緊鄰在一起的建築群,應屬同一佛寺。
經過找尋Htilominlo佛寺附近佛寺,終於比對出此佛寺為Upali Thein佛寺。根據亞洲歷史建築網指出此佛寺意為「授戒堂」,建於1794年,晚其它蒲甘佛寺六百年,捐贈者可能是畫在正門內的夫妻,是蒲甘寺廟一個非常晚的補充,難怪它的造型有顯著不同,且相對其它國王建造的佛寺,它顯得更為陽春一些,但它仍被列為蒲甘世界遺產的一部份。內殿長11.3 X 5.2米,它亦為一個帶有朝東入口的長方形,由一組背靠背放置在西側的座佛分為兩室,壁畫覆蓋到天花板,廣被認為是蒲甘最好的壁畫之一,描述佛祖得到與傳教的歷史故事。只可惜因2016年的地震尚未修復,寺內有大型的臨時鋼架,故不能進入。但從其周邊的塔仍可見佛像。居於這個寺廟的特殊時代代表性與外觀,是蒲甘行的第4座佛寺,緬甸的第23座。
在此建築群有一座可進入的尖將型塔
塔的後方有一座佛寺正面,造型具特色,屋頂有五個突出處
此長方建築的屋頂造型顯得特殊,迄今只有200多年,但顏色最黑
見到一座較舊的佛寺
寺內可見佛像,著灰色很少見,其背後沒有裝飾,並露出大片磚塊
此佛塔背面有許多精美的寶座與菩提樹枝葉裝飾
此種不算高大的佛塔,在蒲甘平原四處可見
這些位於樹林間的佛塔,似乎也是Upali Thein的一部份
此遺跡有多座林立的四方塔,雖然塔不高大,但簇擁在一起也頗為壯觀
附近又見一座磚造塔Stupa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