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肖霞客(旅遊達人)
接著來到Dhammayangyi寺,因此寺的外觀更像埃及的階梯金字塔,且號稱是蒲甘最大的金字塔型佛寺而聞名。根據亞洲歷史建築網與英文維基指出Dhamma-yan-gyi Pahto(達瑪雅吉佛塔)在其四個側面各延伸約78m,是蒲甘最大的聖地。它可能是由Narathu國王(1167-1170)在三年內建造的,以彌補他的邪惡統治。Narathu通過刺殺他的父親Alaungsithu和他的哥哥登上王位,大概是為了贖罪而建造了這座最大的寺廟。Dhammayangyi其平面圖類似於早期的Anada的希臘十字架,是一個非常大的方形單層金字塔寺廟,有六個巨大的上升外部梯台。Dhammayangyi做工精細,也許是蒲甘最好的。據傳如果Narathu能在磚塊之間插一根大頭針,他就會處死泥瓦匠。由於建造者的去世,也許這座寺廟從未完工。除建造者身份外,這座寺廟還有另一個神秘元素。在每側大約25m的實心方形核有兩個迴廊,但內迴廊幾乎充滿瓦礫,可能是在他去世時,工人們停止建造,甚至可能出於怨恨而填滿內部迴廊,故只能通入四個門廊和外迴廊。不論建造者為那個國王,Dhammayangyi仍然是蒲甘平原上最獨特和最有趣的建築之一。
許多文章說Dhammayangyi寺是蒲甘所有寺廟中最大的一座,何謂最大呢?原來是在其四個側面各延伸約78m,但Ananda佛寺從頭到尾的總長度為88m。故不知為何說Dhammayangyi寺是最大的?不過,來到此地,確實可感受此佛寺的巨大,首先環繞此寺的圍牆相當高大,故有巨大的大門,但圍牆並不完整,印象中是直接就進入此佛寺的入口,參觀內部佛像後,走出來才發現巨大的圍牆大門,從遠處更可見到此佛寺的外觀真的最像階梯金字塔,乃因其底座最為龐大,且分層上升而形成階梯,且因佛寺未完工,故頂部沒有Sikhara與傘冠,在蒲甘甚至整個緬甸,不論是大型或中型佛塔,大多可見Sikhara與傘冠,由此可見此佛寺果真與眾不同。此外,此寺高度較矮,從遠處來看真的最像階梯金字塔。至於其它大型佛寺,其底層大多是很高的四方形,其上升梯台相對較少,故不像本佛寺這麼像階梯金字塔。
此外,每個蒲甘佛寺的每個方為大概只有一尊佛像,但在此可見到二尊,且有一方位竟放一尊小臥佛,兩腳竟彎曲,而不是伸直,這與常見的臥佛造型不同。且蒲甘的佛像臉孔不像兩岸佛像那麼莊嚴,在此見到一尊較像兩岸的佛像。出了圍牆大門後,見到樹上吊了許多木偶,看起來有點恐怖,不過,這是商販的銷售技巧。就在此時,有個小女孩拉住我,要賣我漆器等工藝品,最終向個可愛的女孩購買一個竹管所做的「畫筒管」,其表面有精緻的紋飾,且價格不貴就買了,剛好可用來收藏所購買的沙畫。這是一座令人難以忘懷的佛寺,也是在蒲甘所參觀的第14座佛寺,緬甸行的第33座。
從西側後面進入參觀,此門的上方已陷落不見
西側入口所見Dhammayangyi佛寺,入口門很大,但並不高
進入寺內見到兩尊佛像,身上有許多剝落,但並未刻意修復
竟有一尊小臥佛在此供奉,與常見臥佛姿態不同,如兩腳彎曲
此佛像面容最像兩岸佛寺所見的佛像
從東門可見此佛像的巨大,有三個人高
可見仍有灰泥,可仰望上升的梯台
巨大的圍牆出口大門,兩側插滿旗子,但這不是緬甸國旗
在樹下販賣緬甸木偶的攤販,可見巨大圍牆
在樹枝上掛滿各式木偶,每個木偶有多條拉線
從出口拱門看Dhammayangyi
Dhammayangyi的梯台四端有方形柱體
可見逐層上升(漸縮)的梯台,共六層
Dhammayangyi的頂部,未見Sikhara與傘冠
從遠處看Dhammayangyi,是蒲甘最像階梯金字塔的佛寺
看完Dhammayangyi寺後,還未到日路時分,故嘟嘟車司機又送我到Buhpaya Stupa(布帕亞塔寶塔),這座寶塔很有名,因為它位於伊江右岸的一個彎道,常在旅遊照片中看到,根據亞洲歷史建築網與英文維基指出目前尚不清楚最初的Bu-hpaya是何時建造的。傳統認為它起源於公元3世紀Pyusawhti國王統治時期。然而,大多數權威機構將其定於大約850年,或者是與它在北部毗鄰的舊城牆大致相同的時間。還有一些人,認為是11世紀。Bu-hpaya的bu是指葫蘆的球莖狀,而paya是指寶塔。因Pyusawhti 國王在河岸上除掉一種在該地區的巨大葫蘆狀植物。然而,由於1975年的災難性地震,舊Bu-hpaya落入伊江。1976-78年間,之前的磚石結構已被鋼筋混凝土結構所取代,這與早期的寶塔有很大不同,但它也完全鍍金。Bu-hpaya是一個小型佛塔,但它長期以來一直是河流旅行者的顯眼地標。Bu-hpaya也是看日落的好去處,沒想到隔天又來到此處看日落。
來到此處看到此座位於伊江不大的寶塔,因此行已看過許多寶塔,故在此看到此寶塔實在不覺得怎樣,但此寶塔很有名,故當然要仔細端詳,發現其表面因鍍金而相當光亮,寶塔建於基底不高的梯台上,接著是個上下略小的圓柱桶,而不是葫蘆型,其上有個常見的尖塔與傘冠,在兩者的接合點有許多蓮花辮與赭紅色的噴霧紋飾,但「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寶塔不在大,有水則靈」,因它就位於伊江彎曲處,可想像古往今來多少船家見到此塔就知伊江在此轉彎往南奔流,充當航行者的指南地標,故其地理意義重要。也難怪蒲甘帝國要此轉彎處建立王城,且Bu-hpaya就位於王城內。且此塔的造型相當吸睛,之前所見寶塔皆位於佛寺上端而難以親近,但此塔就在眼前,旅客可在此流連拍照。此塔旁還有一座不大的佛寺,及廣場前還有一尊可愛的小廟與神像,有人說是土地公,整體算是相當有歷史意義的佛寺。這是在蒲甘所參觀的第15座佛寺,緬甸行的第34座。
蒲甘位於曼德勒西南,伊江在Bu-hpaya往南,最後抵達仰光出海
此寺前的守護獅,經過整修已煥然一新,其後為Buhpaya塔
Buhpaya位於江邊不高的平台上,已是鋼筋建築
寶塔底部為圓桶型,上方有尖塔與傘冠
Bu-hpaya上端有許多蓮花辦與赭紅色噴霧裝飾
佛寺廣場前有一小神社,有如台灣土地公廟
廣場邊安置一尊類似不倒翁的可愛雕塑,有人說是土地公
Bu-hpaya旁有一座不顯眼的佛寺,紅色的鐵皮屋頂上沒有太多裝飾
寺內的佛像,其背後有閃亮的光芒圈
信步走到伊江邊,此時船舶皆靠岸,沒想到隔天我在此乘船看日落
接著司機送我到Sulamani Phaya(蘇拉瑪尼佛塔),根據亞洲歷史建築往指出該寺是蒲甘首屈一指的佛寺。這個名稱的意思是「加冕的寶石」。它實際上不僅僅是一座寺廟,因為該建築群最初包含大量相關建築,包括戒律廳、僧侶住所和圖書館。它是Sithu II(或Narapatisithu)(1174-12ll)建造的眾多寺廟和佛塔之一,於1183年建造,可能是為了贖罪他的許多罪行。此寺直接採Htilominlo的模型(系列文章30)。此外,它也莊嚴地將Thatbyinnyu的巨大垂直性與Dhammayangyi的水平性和紀念性結合在一起。但Htilominlo灰泥還在,故整座是白色,但在此所見皆是紅磚。此紅磚寺為方形基座上的階梯金字塔形,朝向東方。有兩個主要樓層,每個方向都有門廊和突出的朝東門廊。每個上升的梯台在拐角處都有佛塔形式的方柱,自1975年7月毀滅性地震以來恢復的精美鍛造的sikhara與hti。寺內有迴廊,並設有佛龕。與大多數蒲甘寺廟一樣,這裡禁止上升到二樓和更上層。
此佛寺的重要特色包括其精美的磚砌和在承重區域以及脆弱的外部角落元件上使用石頭。但看不出石製構件。較特別的是寺內有豐富壁畫,雖然已部份損壞,但生動地描繪崇高和怪誕故事,以反映神話光明與黑暗的不斷爭鬥。如見到一尊戴高帽的佛像且兩邊有蛇的壁畫是第一次見到,也有壁畫上端是佛像,但下面是多個生動人物,當然也有眾人禮拜佛像的壁畫,還有成串的大圓內,還有四個小圓的常見圖樣,是此行所見最清晰與生動的壁畫。在此有一堵牆在四個主要入口都經過精心設計,圍繞著建築群。只可惜塔端因1995年的地震還在修復中。這是在蒲甘所參觀的第16座佛寺,緬甸行的第35座。
在圍牆邊出現Sulamani Phaya的巨大告示牌
在堅固的圍牆見到Sulamani Phaya及其附屬建築
圍牆內的一座附屬建築,為典型的佛塔造型
圍牆四方的精美巨大入口大門,門上也有磚塔
進入大門後回望,可見門塔更高聳,牆外使一片樹林
Sulamani綜合幾座大型佛塔的造型,有巨大垂直性與寬廣水平性
佛寺入口門楣上的裝飾,原來有許多佛像,但已大多剝落
佛寺內的佛像,其臉部皺眉有憂鬱感
寺內的壁畫,此種成串的大圓內,還有四個小圓為常見圖樣
此尊戴高帽的佛像且兩邊有蛇的壁畫是第一次見到
巨大佛像位於中央,兩側有人禮拜,壁畫保持保好
此壁畫保持良好,有佛像及多個人物
參觀完Sulamani後,司機終於送我到一條很長的堤岸準備看日落,此堤岸到底在何處,從網路上也找不出來,但站在堤岸上,可見日落處的另一邊,即東面(左手邊)可見Dhammayangyi寺(達瑪雅吉)及Sulamani寺,此區有許多佛寺,往不同方位看也可見佛寺,但相對而言較少,故可判斷此處應在Dhammayangyi寺西邊不遠處。因蒲甘所有佛寺皆不能爬階梯,故多數遊客在此欣賞日落,遠處可見瞭望塔。在此除欣賞美麗的日落外,也可看見散佈在蒲甘平原的佛寺。直到日落西山後,滿足的離開此地並回到飯店,至於晚上還有何種休閒活動呢?當然是去享用緬甸美食及看當地的特色木偶戲。
Dhammayangyi(達瑪雅吉)、Bu-hpaya、Sulamani相對位置
來到一條很常的堤岸準備觀賞日落
Dhammayangy階梯佛塔竟如此接近
站在堤岸可見瞭望塔
在堤岸亦可見Thatbyinnyu,可見其底座很寬
北向可見位於樹林間的佛塔群
西北方向的佛塔群
西方日落之處亦見佛塔,結束今日的蒲甘佛寺之旅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