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肖霞客(旅遊達人) 

來蒲甘已看了10座佛寺,接下來嘟嘟車還會送我到那些佛寺呢?反正當天看完佛寺後,要看日落就對了。沒想到在日落前,又看了五座佛寺。司機送我到一座印度教風格的佛寺Mahabohdi Paya(摩訶菩提寺)。

Mahabohdi寺建於Htilominlo國王統治時期(1211-1234年),仿照印度菩提迦耶Bodhgaya的同名寺廟建造。最初的Mahabohdi是在公元前6世紀悉達多Siddhartha第一次獲得無上覺悟之處豎立起來的。它是一座 43 m高的磚和灰泥結構,其特點是一座大型方形金字塔頂,頂部是錐形尖頂和傘冠。在伊洛瓦底江以南亦可看到類似的蒲甘時代建築。除了位於四邊形底座上的金字塔形外,Mahabohdi在蒲甘建築中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具有廣泛的外部裝飾。其眾多的壁龕不僅在塔上,而且在佛塔角落及外牆上都有450多尊佛像。摩訶菩提寺在1975年的地震中遭到嚴重破壞。它在1976年至1979年間進行修復,並在1991年至1992年間得到了加強(亞洲建築網)。

傳說釋迦牟尼在印度菩提迦耶的Mahabohdi菩提樹下打坐四十九天後開悟成佛。公元前250年,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此樹附近建寺,以紀念佛陀開悟的確切位置,該遺址自信仰初期以來一直是佛教徒的聖地。摩訶菩提寺是所有佛教徒的聖地,尤其是分佈在南亞和東南亞的上座部佛教徒。菩提寺位於佛陀成道的地方,在這些地區,寺廟的形式在尼泊爾、泰國和緬甸等地被大量複製,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摩訶菩提形象。如尼泊爾帕坦的大佛寺、泰國清邁的Wat Chet Yot、泰國烏汶府的Wat Phra That Nong Bua。印度Mahabohdi在2002年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而眼前的蒲甘Mahabohdi寺也在2018年成為世界遺產。

Mahabohdi佛寺外觀與其它蒲甘佛寺有顯著的不同點,就在於主層上有三角型的尖塔,其它蒲甘的Sikhara呈圓形或曲線形(像玉米棒或蜂巢),只在此看到三角形尖塔,但此三角形仍有四面,更特殊的是尖塔四面皆有六排的佛像,三角塔的中間排有六尊較大佛像,其它較小佛像則排在兩側,形成另一種視覺震撼,在蒲甘每座大型佛寺果然皆可找出其各自特色。此外,它也有蒲甘佛寺常見的上升梯台,四個角落有圓形與方形小尖塔,在方形小塔內也有佛像,真是一座與眾不同的佛寺。這是在蒲甘所參觀的第11座佛寺,緬甸行的第30座。

圖片2

Mahabohdi寺的原型是印度Mahabohdi寺並結合蒲甘風格

圖片3

介紹Mahabohdi寺建造歷史的石碑

圖片4

Mahabohdi寺的三角形尖塔是蒲甘僅見的佛寺,塔身上方有許多佛像

圖片5

Mahabohdi寺也有蒲甘建築風格的上升梯台及角落尖塔

圖片6

座落在四角的小塔有圓型與方型,小塔上也有佛像

圖片7

三角四方體的四個面皆內鑲佛像,上下有六排佛像

圖片8

Mahabohdi寺內有一座殘存的寶塔

圖片9

寺內壁龕的坐佛

司機又經過舊蒲甘的古城牆,這表示這段期間皆在古城附近看佛寺,此城牆附近有一大型度假飯店,只可行此次沒住這麼豪華的飯店,畢竟蒲甘是國際級的旅遊勝地,在這邊見到大型度假飯店也是再自然不過的。

接著司機送我到一處不知名的佛寺區,在這裡散佈著幾座中型到小型的佛塔,其中也兩座佛塔較大,一座有如金字塔,四方底往上縮有如中型金字塔,四邊還有階梯可往上爬,故也是一座不小的佛寺,其旁邊也有一座佛塔。舉目所見附近有不同的建築形式的寶塔或佛寺,不確定它們是否是同一座佛寺。因當時看不到此寺的名稱,只依稀記得在許多佛寺間穿梭,也見到一座臥佛,再加上此地的不遠處有個知名的瑞西道塔Shwesandaw,從Google地圖可發現此臥佛寺名稱為Shinbinthalyaung,事實上,隔天又到另一座更知名的臥佛寺Myinpagan(系列文章34),仔細比對這二座佛像是不同的,亦即並沒有重複參觀。

Shinbinthalyaung是一座長方形佛寺,座落在許多佛寺間,內有一尊長18公尺的臥佛,與一般佛頭朝北的涅槃佛像不同,這個佛像為面對高達100m的Shwesandaw寶塔,而改變佛頭方向。此臥佛置於一個很不起眼的簡陋建築中,在桶形拱形房間內安放著臥佛,蒲甘很少類似建築,現在以鋼筋來保護此建築,是跟著遊客鑽進去才有幸目睹此尊臥佛,故也沒拍此建築。且只有狹窄的進出口與通道,有點委屈此臥佛了。此臥佛面貌安詳,衣服也刻出紋飾,腳手指有三節,佛陀略微右側臥,頭部靠在枕頭上,但右手並沒有常見的托在臉頰上,與Myinpagan臥佛相比,更顯得寧靜。這是在蒲甘所參觀的第12座佛寺,緬甸行的第31座。

圖片10

又經過舊蒲甘城牆,其旁邊有一大型度假飯店

圖片11

來到一座佛塔區,有多座四方底的中型與小型佛塔

圖片12

有兩座高度約略相等的佛塔緊靠在一起

圖片13

有如金字塔的佛塔,還有階梯可上到塔的中部

圖片14

一座方形底,有漸縮三層露台及圓形頂的佛塔

圖片15

又見多座佛塔,可見後方知名的Shwesandaw佛塔

圖片16

另一方向又見多座不同樣式的佛塔

圖片17

一座有圍欄的長方形建築,但這不是安放臥佛之處

圖片18

Shinbinthalyaung的臥佛長達18m,頭向Shwesandaw佛塔

圖片19

臥佛的腳部雕刻,有三節腳趾

圖片20

臥佛的臉部相當安詳

圖片21

在Shinbinthalyaung寺所見的Shwesandaw塔上半部

接著就來到Shwe-sandaw Pagoda(瑞山都塔),它位於蒲甘考古區的中心附近,高度足以作為周圍數公里的地標。它由蒲丹王朝建立者Anawrahta國王(1044-1077年)所建造,是蒲甘最早建造的大型佛塔之一,展現出成熟的建築風格,與瑞西貢等古蹟一起成為緬甸佛塔建築的標準模型一千年。建造佛塔的動力是征服另一個城市,而收穫神聖的佛祖頭髮舍利。供奉遺物是緬甸歷史上的一個共同主題,Anawrahta成功獲得這些遺物可證明他宗教改革的有效性。此外,當Anawrahta登基時,佛塔在該地區已經司空見慣,Anawrahta的主要創新是用隨著高度逐漸減小的鐘形輪廓,由於重心更靠近佛塔的底部,因此這種形式在結構上更加穩定,散發出更加自信的外觀。此鐘形寶塔端被安置在五層底座的金字塔上,中間有樓梯,四周角落有突出體,從而進一步突出上端的寶塔。Anawrahta將高高的梯形底座與高大的鐘形佛塔相結合的創新,成為緬甸所有後續佛塔設計的卓越模型。它也與佛教宇宙觀產生很好共鳴,以整體縮影形式來呈現須彌山,即佛教世界模型中心的神話軸心(亞洲歷史建築網)。

Anawrahta是蒲甘帝國的創始人和狂熱的佛塔建造者。除了此寺外,還修建系列文章25的瑞西貢佛塔Shwe-zigone Pagoda(位於蒲甘娘烏),且這二座佛寺後來皆成為仰光大金塔(瑞德宮)Shwe-dagon建造的原型,且這三座佛寺的名稱開頭皆是Shwe-故很容易混淆,但也可得知三個佛寺間有相當關聯。此外,此塔高達100公尺,故可說是蒲甘最高的佛塔,難怪成為當地標。當然,眼前的樓梯並不能往上爬,不像早年可爬上去欣賞蒲甘的日出與日落。

實際來到此塔,發現Shwe-san-daw 矗立在一個方形圍牆的中心,可從四個方向進入,但圍牆現只剩零碎形式存在,且很難辨別。城牆內有許多小建築的廢墟,使得此塔獨自矗立在此空間,其上部與寶塔還覆有灰泥,但底座已全部裸露出紅磚,顯得相當荒涼,此寺與Shwe-zigone Pagoda同為Anawrahta國王所建,但一個經過不斷的整修,光亮如新,且仍為當地信仰中心,且佛塔四周還環繞許多佛寺。但此處卻已成為歷史遺跡,且四周寶塔與佛寺已成廢墟,境遇大不同。事實上,Shwe-san-daw坐落在這個劃定區域的中心,周邊的佛塔從各個方向來保護城市,也有研究認為Shinbinthalyaung臥佛是也算是它的附屬建築,或許附近所見的眾多中型與小型佛塔,也算是此佛塔的附屬建築。此佛塔實在是太壯觀了,這是在蒲甘所參觀的第13座佛寺,緬甸行的第32座。

圖片22

鐘形寶塔端被安置在五層底座的金字塔上,中間有樓梯

圖片23

佛塔上端還有灰泥,下方皆已裸露紅磚

圖片24

最上端寶塔下端的牆面有蓮花辦裝飾

離開Shwe-san-daw寺後,司機要將帶我前往Dhammayangyi寺(蒲甘最像階梯金字塔的佛寺),在前往的路途中,又見到幾座不小的佛寺或寶塔,但在蒲甘半天已看過13座佛寺,司機並沒有停車讓我參觀,我也沒示意要停下來參觀。在整理照片時,發現有一處遺跡很像是Dhammayangyi附近的Myaul Guni,此佛寺是公元1241年由蒲甘歷史上一位強大的王后所建,故此佛寺四周還有圍牆環繞,亦可分為三部份,基底與中層為正方形,亦有漸縮梯台,較特別的是塔身上寺端有許多小佛塔,且塔上的入口特別高大,使得佛塔相當壯觀。不過,此佛寺為王后所建,當然就比不上其它由國王下令建造的佛寺,因沒有停車進入參觀,故不列在參觀的佛寺中。

圖片25

前往Dhammayangyi寺,路途所見的一座完整佛寺

圖片26

又見一座佛寺,但塔頂已傾倒

圖片27

Myaul Guni佛寺,四周有圍牆環繞

圖片28

此塔上還有許多小塔且入口高大,而顯得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