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全球經濟結構快速轉變,各國皆面臨全球化帶來的挑戰;近年來,各先進國家紛紛投入工業4.0的改革,如德國的工業4.0、美國AMP先進製造夥伴計畫、中國的製造2025和日本工業4.1J等,以改善過去傳統製造業生產力停滯的狀況。無獨有偶的,台灣有ICT與精密機械產業的深厚實力,目前行政院已於今年編列中央總預算,並決定加速「生產力4.0」計畫,提前於今年第四季上路,更首度將科技預算突破千億元大關,各界皆認為,這是台灣對抗紅色供應鏈的一項利器。
長久以來,台灣產業面臨多面向的瓶頸,對內有薪資停滯、勞動人力與土地供應不足、人均產值成長趨緩的問題;對外又遭到歐美大廠積極搶單、及紅色供應鏈的夾殺,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效能,及降低成本是刻不容緩的課題。今年,行政院領軍各部會共同推動「生產力4.0發展方案」,參考德、美作法,並經由產官學研暨國外專家的共同努力會商,期能快速提升產業生產力與競爭力。
各傳統產業別中,製造業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石,歷經數十年發展後,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103年度國內生產毛額中,製造業即占了GDP 29.08%,有將近三成的比例,產值高達14兆4,255億元,顯示製造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生產力4.0計畫目標鎖定製造業、商業服務業及農業,為促使產業朝設備智動化、系統虛實化及工廠智慧化發展,期能達到工商農業能源效率提升15%、製造業人均產值提升至新台幣1,000萬元,並藉由整合產學研能量推動生產力4.0服務新創事業,帶動製造、服務、農業的轉型。
隨著國際競爭愈發激烈、生產在地化現象的普及,世界各國皆面臨生產成本上升、及出口衰退的困境;此時,產業的轉型與升級速度,及如何在其中創造競爭優勢,將是在紅海中脫穎而出的關鍵。對台灣而言,產業結構優化更為重要;其中,製造業應加強ICT技術的應用,並加入服務元素,才能創造出經濟成長的動能。
此外,過去台灣產業以代工、研發為發展主軸,將難以抵擋各國經濟結構轉變的壓力,應轉型為顧客需求的服務導向,並擺脫以成本競爭的循環,強化創新與服務,才能創造出差異化的優勢;另一方面,台灣應善用既有的ICT實力,創造更多智慧加值服務內容,並強化通路經營與管理,如此一來,相信台灣將能在此波的工業革命中遙遙領先。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