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211期 作者/謝懿安 圖片/陳德信

身高近180公分,走路總是挺直腰桿,談起大腸直腸癌手術,眉飛色舞的熱情,一點也看不出眼前這位醫師快要邁入70歲了。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許自齊的手術精湛,獲醫界公認。

每週看超過250位病人,一年最高大腸直腸癌開刀手術200例,手術量累積近5000例,至今每台刀仍親自上陣,連急診室排班表上,都還會看到他的名字。

開傳統大刀,傷口卻微小

儘管醫界使用腹腔鏡手術量愈來愈高,許自齊30年來仍堅持用傳統開腹腔的手術,但不像過去的傷口要15公分長,幾乎劃開整個肚皮,在他操刀下,手術都能以不到7公分的微小傷口完成。

他指出,若能熟稔微小傷口的操刀,相較於腹腔鏡手術,不僅手術時間短,2小時內可完成,且費用低,病人經濟負擔小,手術後四分之三的患者可在第二天就進食。「更重要的是可用手觸感,避免誤失腫瘤,或讓癌瘤因腹腔鏡手術操作不當而造成擴散。」

「直腸癌病人找到他是福氣,」與他共事超過30年的護理人員黃碧貞說。許多病人罹患直腸癌後,都會擔心要切除肛門。但許自齊認為,只要腫瘤沒有侵犯肛門括約肌,利用局部放射線與化學藥物治療縮小腫瘤,再搭配手術,降低做人工肛門的機率,現在他一年做不到10例人工肛門。

此外,大腸癌病人最擔心看到的症狀之一是腸阻塞。根據許自齊臨床觀察,20~30%大腸直腸癌患者會有部分阻塞,5~10%會有完全阻塞。想要一次手術就處理好難度相當高,不少醫師要開刀2次以上,先做暫時性人工肛門,再切除患部,但多次手術容易增加病患風險;另一種則是用管子支撐腸道以減緩症狀,不僅費用高(需5~10萬元),且管子一旦移位,不僅無法改善阻塞,還可能穿孔導致腹膜炎而喪命。

許自齊則可一次動刀就切除腫瘤部位,同時將腸道開一個小洞,讓糞便順利由此排出,再進行腸道吻合,復原效果佳。至今,他針對腸道完全性阻塞已成功完成350例病例,有95%的腸道阻塞可以一次就手術完畢。

這樣的技術就連跨科別醫師也對他讚許不已。「他的手真的很巧,」前馬偕紀念醫院院長楊育正專精婦產科手術,但他表示,若少了同等級技術的大腸直腸專科醫師,也無法讓手術真正成功。因為許自齊在背後的幫忙,才讓他能夠完成多起成功手術。

除了手術治療,許自齊也出版《大腸直腸及肛門疾病》一書,至今已三版,協助民眾擁有正確的大腸癌知識。他提到,隨著大腸癌篩檢的普及,有愈來愈多病例可以被早期發現,提高治癒率。然而,他也憂心,如果一味只追求新的檢查方式,反而會造成誤判…【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11期

延伸閱讀:
不要成為大腸癌盯上的6種人!
關於大腸癌,你最想知道的事!
順「便」篩檢,查出大腸癌
便血,是痔瘡還是大腸癌?
為什麼吃素、吃有機還會得大腸癌?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