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面對中國大陸的紅色供應鏈強勢崛起,台灣的出口受到嚴重的衝擊?中國大陸近年來接連扶持面板業、半導體及零組件產業,建構其關鍵製程能力;欲利用國家政策主導產業的發展,因而使得全球的相關產業供應鏈逐漸出現大洗牌的現象。台灣方面,不僅今年出口至中國大陸的電子產品數量大減,4月份的出口值也大幅下降11.7%。不少業界人士憂心忡忡,紅色供應鏈真的取代台灣的電子零組件了嗎?

紅色供應鏈來勢洶洶,在台灣的業界引起一陣恐慌。然而,4月份的電子產品出口下滑,是單純遭受紅色供應鏈的影響嗎?其實,中國早已開始發展自主供應鏈;根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大陸進口零組件佔其出口比重,從1993年高峰期的60%,到2012年已下降到35%,自主供應鏈取代進口的效果顯著。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的手機需求下跌,外銷情況也不如預期,加上廠商不願庫存太多,也是大陸減少電子零組件進口的主要原因。因此,部份專家認為,最近的需求下降應是景氣循環的結果,對台灣而言,並非長期負面的因素;不過,中國政府不惜動用國家機器,全力打造自主供應鏈,對台灣電子業的出口仍有強大的威脅。

然而,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台灣的產業界只能悲觀地因應嗎?倒不盡然如此。事實上,一個國家以政策主導產業發展,已有很多先例,譬如過去台灣的兩兆雙星計畫也是一例;不過,根據長久以來市場的運作邏輯,雖然一個國家欲以政策主導市場,但消費者未必買單,例如10年前聯合國推出每名兒童一部電腦的OLPC計畫,甚至結合各國政府與廠商的合作,但最後仍未成功。

對於紅色供應鏈的威脅,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認為,產業趨勢一直都在快速的前進,單一國家或廠商的因素,並不能片面決定台灣產業的命運。在任何產業霸權出現之時,能有不斷創新、努力做出貢獻的人,可以在市場中異軍突起。因此,他表示,台灣的產業不需要太過悲觀,只要不斷努力、創新,也能在紅海中生存下來。他舉例,像過去牢不可破、幾乎箝制產業的Wintel模式,卻也在iPhone的行動通訊商機崛起後,讓不少品牌及業者從縫隙中竄出,因此台灣產業無需太過害怕。

此外,雖然中國的供應鏈步步逼近,而中國的企業多半非常有效率,但其是以人治為主,而目前中國大陸尚未出現如台灣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這樣優秀的領導者,短期內應該也不會太快出現,因為如此卓越的領袖養成,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歷練。

台灣產業雖然不必過於緊張,但是,最近一週內全球的半導體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併購潮;包括安華高(Avago)併博通(Broadcom)、英特爾(Intel)併阿爾特拉(Altera),甚至傳出英特爾將併高通(Qualcomm)。此時此刻,台灣產業界該思考的,可能不只是紅色供應鏈所帶來的衝擊,而是國際大廠在盤算的是什麼?智慧物聯網的興起,未來廠商不能再靠單一核心技術就能走遍天下,而是必須具備整合與客製化的能力,如同建築業不能只是蓋房子,還需具備都市規劃的能力,需要考量周邊的生活機能等。因此,紅色供應鏈已讓台灣與大陸的產業關係,從垂直供應轉變為水平競爭的不可逆趨勢,台灣產業該注意的,除了電子相關產品的出口威脅外,更應該自問,是否已具備軟硬整合的核心能力?

關鍵字: 紅色供應鏈、中國大陸、半導體、面板、零組件、供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