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復興航空再次發生空難,聞訊者無不哀戚,但在悲痛之餘,真正有悲憫行動的在少數,卻出現了許多「專家」。為了防止悲劇再度發生,究責是必要的,但在最終的調查結果尚未出爐前,再多的批判與造神,未免過於多餘。

因為失事班機幾乎沒有撞擊到任何建築物,不少人僅憑飛機路徑等少量資訊,及主觀印象,旋即建構了一個英雄殉難的故事。飛安調查報告尚未出爐前,飛機失事原因都有任何可能性,除了設備的問題外,也可能是機長的人為失誤,但在此之前,有多來自網路、媒體、官員、名嘴…等多方的聲音,這並無益於真相的釐清,也無法撫平罹難者家屬傷痛。

另外有一批專家,在空難發生後,馬上建議松山機場遷移,以為機場換個地點就沒有問題了,殊不知機場的遷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少要個十年跑不掉。這些專家,有的可能來自商場、有的或有政治意圖;甚至挑起中央與地方救災的矛盾,或對某些人究責,以圖獲得政治利益。

此外,也有嘴上道德專家,只要災難事件發生,原定的任何活動都必須停止,否則就是不義。他們會說,災難發生了,怎麼會還有心辦尾牙、活動…等,好像舉國哀悼,所有其他政務與正事都必須停擺,表面看來似乎很有慈悲憐憫心,但是否別有居心,這就不得而知了。

台灣社會總有流於表面情緒的問題,一旦發生重大事故,經常欠缺理性思考,也常等不及科學性的調查結果出爐,就妄下定論,或隨便究責。人們的情緒易於被媒體操弄,政客、商人也常會來參一腳,沒有冷靜思考、找出真正原因,以避免相同的事故再度發生,最後的結果是,政府只需要處理當前的社會情緒,就算沒有提出完整的飛安解決之道,也沒有人再去關心了。沒人希望災難不斷發生,除了民眾需要有清醒的頭腦,不要人云亦云之外,政府更應拿出魄力與決心,事故發生,應立馬徹底檢討原因,提出解決之道,否則只會一再的循環而已。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寒假何處去 「3D奇幻世界」樂遊趣
收視率調查
民意2.0,論加薪政策
殖民優異論
袁貴仁袁部長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