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喬依絲編譯

一位神經學家權威表示,現代科技進步,許多人透過智慧型手機的睡眠周期記錄器想要來了解自己的睡眠品質,卻也易導致使用者對睡眠更感焦慮和困擾甚至失眠,效果可說是適得其反。

倫敦蓋伊醫院睡眠障礙專家及顧問Guy Leschziner醫生在Cheltenham科學節上發表時表示,已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睡眠充足的問題,「我們已經看到很多人因為使用睡眠周期記錄器或是閱讀了某些關於睡眠不足嚴重影響的書籍,結果反而導致嚴重失眠。」Leschziner醫生說,來到診所尋求治療失眠症的患者中,有極大比例的人會主動提供關於他們睡眠模式的數據,「若是想要勸他們不要再使用這些睡眠周期記錄器,實在是非常困難。」

Leschziner醫生補充說,大多數應用程式尚未經過臨床驗證,它們只能追踪睡眠模式,但是沒辦法對睡眠質量提供深入了解。他說 :「我非常反對睡眠周期記錄器。如果一覺醒來卻仍感到疲倦,這就表示睡眠品質不佳 ; 如果每天醒來都感到神清氣爽,整天都精神十足,晚上也很容易入睡,這就表示睡眠狀況極佳。這些都是很容易判斷的事,根本就不需要靠應用程式來告訴你。」

FVPL05

去年芝加哥一個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系列案例,強調出類似的擔憂 : 使用睡眠追踪應用程式易導致一種稱為orthosomnia的疾病。研究表明,對大多數人而言,最佳的睡眠時間約為8小時,但對於那些天生就不需要這麼長睡眠時間(8小時)的人來說,若是提醒他們睡眠不足的後遺症反而會導致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也就是因而產生疾病。

英國艾希特的睡眠心理學家Stephanie Romiszewski在同一場演說中表示:「每個人的睡眠方式都不同,持續的時間也不同。因此,如果你採用一般的睡眠追踪器並且聽信追踪器所指出的“你沒有適當的睡眠量”,這恐怕會會讓你開始擔心。」

Leschziner醫生說,睡前應該要有些讓身心放鬆的方式。有些人睡前即使喝個2至3杯的濃縮咖啡也不會影響入睡,或是睡前觀看Netflix或電腦數小時也照樣可以睡個好眠,那麼咖啡因和藍光對這些人而言就是很好的睡前放鬆方式。

Referenceleep apps backfire by causing anxiety and insomnia, says exp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