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猶豫是指「儘管有疫苗可用,但不願意或拒絕接種疫苗」。WHO指出,疫苗接種是預防疾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目前每年可以預防2-3百萬人死亡,如果全球疫苗接種率獲得改善,還可以避免150萬人死亡,如子宮頸癌能透過疫苗部分預防,小兒麻痺病毒正處於根除邊緣,與過去相比,5歲以下兒童罹患人數減少6百萬。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公布2019全球健康10大威脅,包括空氣污染和氣候變遷、非傳染病、全球流感、醫療薄弱的環境、細菌抗藥性、伊波拉及其他高危險病原體、貧瘠醫療、疫苗猶豫、登革熱和愛滋病毒。其中反疫苗風潮竟名列其中,最受專家矚目。
疫苗每年救百萬人 疫苗猶豫恐阻成效
疫苗猶豫是指「儘管有疫苗可用,但不願意或拒絕接種疫苗」。WHO指出,疫苗接種是預防疾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目前每年可以預防2-3百萬人死亡,如果全球疫苗接種率獲得改善,還可以避免150萬人死亡,如子宮頸癌能透過疫苗部分預防,小兒麻痺病毒正處於根除邊緣,與過去相比,5歲以下兒童罹患人數減少6百萬。
這種風潮可能扭轉疫苗防疫成果,例如全球麻疹案例增加了30%,某些麻疹絕跡的國家都出現復甦跡象,雖然惡化原因複雜,但疫苗猶豫是原因之一。
疫苗猶豫背後原因 錯誤訊息誤導
為何民眾出現疫苗猶豫?WHO疫苗諮詢小組發現,自滿、疫苗取得不便以和缺乏信心是猶豫不決的主因。小組強調,醫療人員仍然是最受信任的疫苗接種顧問,他們必須得到支持。
根據《Eurekalert》報導,一篇榮獲阿特拉斯獎(Atlas award)並發表在《社會科學與醫學》(Social Science & Medicine)研究顯示,反疫苗傾向群眾中,最缺乏專業知識的人,往往對自己的認知最有信心。該研究顯示反疫苗風潮受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影響,錯誤地認為自己知識過度優秀。
除了達克效應外,賓夕法尼亞大學安納伯格公共政策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馬修莫塔(Matthew Motta)表示,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人們被誤導,認為專家意見不正確。更令擔憂的是,研究證實,不支持疫苗的人,可能影響相關政策制定。除了向人們提供正確資訊外,她補充,「如何打擊疫苗的錯誤信息」成重要課題。
反疫苗運動興起 籲加強醫病溝通
《新聞周刊》報導,反疫苗風潮在全球興起,在美國,儘管19-35月大兒童,保持高水平疫苗接種率,但自2001年以來未接種比率增加2倍。另外,澳洲有4萬名兒童因其父母反對而未接種疫苗,義大利則於2018年暫停兒童入學強制接種疫苗。
霍普金斯健康安全中心學者阿梅什·阿達加(Amesh Adalja)博士向《現場科學》表示,有些人質疑疫苗安全性,儘管許多研究表明疫苗暨安全又有效。其他人則認為孩子在短期內接種「過多疫苗」,因此要求分期注射,這種「替代疫苗接種計畫」使兒童面臨感染風險。
他建議,患者表現出疫苗猶豫時,醫生應先了解其顧慮,並提供事實和證據,說明為何疫苗是最好方案。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