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 責任編輯/焦家卉
台灣近年來每到連假,總是再度掀起一波「報復性出遊潮」,沉寂多時的旅遊業也期待翻身,不過估計至少要兩年才能緩慢恢復旅遊水準,而在後疫情時代,人們開始思考不同以往的旅遊目的,以及針對疫情引發的特殊需求,許多人好奇,未來旅遊趨勢將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華爾街日報》裡頭就指出,未來幾年旅遊型態、飯店策略、航班、機場,甚至是行李攜帶方式,將有五大新型態,台灣業者也可以快速調整經營策略,鞏固顧客忠誠度。
1. 熱門地標榮景不再 特色旅遊取而代之
南投日月潭涵碧樓今年三月迎合全球健康旅遊的興起的浪潮,推出管家服務,搭配飲食管理、瑜伽課等養生之旅專案,看中市場對於健康旅遊的興趣,涵碧樓鞏固了獨特的市場定位,儘管疫情期間各地訂房率慘淡,涵碧樓還是維持了八成以上的住房率。而放眼全球,《華爾街日報》指出,未來歐洲大城市或許不再是熱門景點,取而代之的是不過度擁擠、具有濃郁人文氣息的城市、人口稀少的島嶼,提供文化探險意味的旅遊體驗,像是德國漢堡、法國里昂、美國南部南塔克特島(Nantucket)、特色國家公園等地,而阿拉斯加也將藉著優良的空氣品質、壯闊冰川、特色海味美食的魅力,登上旅遊排行榜前段班。
注意到了嗎?不論是台灣,或是歐美等地,對於旅遊品質的要求,都將「自然、健康、文化特色魅力」等特點擺在旅遊趨勢的名單上。
2. 重視衛生清潔 未來機上有「付費制衛生座艙」?
3. 辨識安全與健康風險 登機安檢暢行無阻
「十年後,你的臉可能會成為你的機票」,瑞士資訊科技供應商SITA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表示,在航站的攝影機中安裝生物識別軟體,瞬間就能辨識你的特徵,再與你的航班比對,同時也評估乘客的安全和健康風險,讓大多數旅客都可以暢通無阻地從check-in到走到登機口,不僅降低登機流程的耗時、人力成本,也將身體健康資訊一併納入評估。事實上,人臉辨識系統已經在不少國家開始試行,搭配熱感溫度檢測和人臉辨識技術,可以辨別體溫高於標準的旅客,未來這項技術或許能結合其他健康指標和旅遊資訊,成為未來機場的一項趨勢。
4. 會飛的行李箱!行李不沾手不落地
行李箱大廠漫遊行李(ROAM LUGGAGE)的首席執行長萊茵(Larry Lein)提出一個瘋狂的想法,將行李箱上的滾輪用噴射氣流代替,並內置追蹤器統連接到手機,這樣旅客走路的時候不用拖著行李,盤旋的行李箱會跟著旅客前進,不僅省了力氣,而行李箱四輪也免去夾帶細菌灰塵的風險。
5. AI智慧飯店 不放過一絲髒污
本圖/文由「風傳媒」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疫情過後出國旅行會變什麼樣?人臉辨識機票、會飛的行李箱…《華爾街日報》曝5個有趣改變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