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
醫師表示,過去很多錯誤的觀念,常加深男女雙方對生殖力的知識落差,提醒男性「性功能正常不等於生殖功能正常!」
美美38歲仍懷孕未果,嘗試與老公前往生殖醫學檢查,但老公堅信自然備孕,認為「雙方都還年輕,加上常聽到試管嬰兒40歲以上還能成功。」經過6次的受精卵植入療程都無法順利著床,老公打算停止療程,卻引爆美美長年的怨氣,認為老公延誤了求子時間,甚至揚言離婚!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表示,過去很多錯誤的觀念,常加深男女雙方對生殖力的知識落差,提醒男性「性功能正常不等於生殖功能正常!」
迷思1堅持自然受孕,自認為年輕還能生?!
台灣第一份不孕症家庭調查顯示,30-34歲結婚的家庭第一次嘗試不孕治療的平均年齡為36.3歲。然而,女性在35歲後,不管是生育能力或卵子儲備量都將開始急速下降,男性的精子數量與活動力等也在34歲後開始減少。即使現在美容保養技術進步,黃貞瑜仍提醒:「我們雖然保有30歲的外表,但是我們的器官已經是40歲的狀況!」夫妻若越晚開始進行備孕計劃,懷孕成功率只會越來越低。
迷思2不用考慮年齡,靠生殖醫學保證成功?!
隨著年齡上升,生殖醫學成功率也會受影響,以小於35歲時的治療成功率來說,還有高達起碼33%,但超過40歲僅剩一半,42歲後更低於8%。醫師提醒,無論自然懷孕或生殖醫學,精卵結合是重要第一步,若其中一方過晚意識到科學檢查的必要性,或在療程初期失敗後產生中斷治療的念頭,都將增加雙方的求子壓力。
迷思3不孕並非男性的問題?!
懷孕成功關鍵在於男女雙方精卵數量與品質皆要夠好。但不孕夫妻中,不少男性抗拒生殖檢查,且認為檢查結果不一定準確。一份國際研究指出,所有不孕症病例中大約有40-50%與男性有關,與門診中統計的不孕比例相差不遠。然而在門診經驗中,仍常見男性對療程態度消極、不願配合檢查,或認為自己「任務僅在取精」表現被動。
醫提醒:精子數每年以2.6%速度下降
國外一份針對全球男性精子數量調查顯示,從1973年到2018年,男性精子數量平均每年下降1.2%;從2000年開始,精子數量下降速度更加速到每年2.6%以上。隨著空氣污染、暴露在有害化學物質或過熱環境中,都有可能加劇男性生育能力下降。
黃貞瑜說明,「精蟲活動力」是指精蟲游動狀況。在精液中需有至少42%精蟲能正常游動為正常數值。活動力差的精蟲不會前進、原地轉圈及原地抖動,若精蟲無法移動至輸卵管與卵子受精,便會造成男性不孕症。
求子要有效 精準檢測「生殖即戰力」
根據WHO標準,正常性生活無避孕超過1年,但未能懷孕者即為不孕症。黃貞瑜呼籲,現今不孕問題男女已各占一半,無論備孕或生殖醫學,雙方一起檢查、一起治療是相當必要的。而且110年7月政府擴大不孕症補助,建議民眾及早尋求生殖醫學檢查與協助。
3旬的林小姐從婚後就開始備孕,嘗試自然受孕2年未果,便積極地和老公一起進行生殖檢查。自己雖有卵巢囊腫但AMH值良好,老公則是精蟲活動力略低於平均值。雖然第一次人工授精失敗,但老公仍體貼相挺。加上政府擴大生殖補助計畫,夫妻立刻決定嘗試之前因費用遲遲沒有進行的試管嬰兒療程,治療一年後成功迎來小兔寶。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男性不孕3大迷思! 醫提醒:性功能≠生育功能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