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醫師提醒,當傷口出現紅腫熱痛,一定要儘速回醫院檢查及治療,才不會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30歲新手媽咪鳳嬌(化名),日前經由剖腹產順利產子並出院,然而一週後發覺傷口周遭出現紅腫狀況,因老公工作繁忙,所以照顧寶寶的重任就落到她的身上,因此忽略了傷口的變化,直到兩週後傷口開始流膿才驚覺不妙,趕緊由老公陪同至醫院檢查,發現傷口處左側已經有三公分化膿,並有崩裂現象,所幸在醫師治療之下,鳳嬌的傷口也順利癒合,經過充分傷口照護及適當休息後,如今已經懷上第二胎,準備迎接二寶人生。
『三類』孕媽咪要注意 產後併發症機率高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醫師表示,產後併發症發生的機率不高,絕大部分的媽咪在產後身體都會自然恢復;但如果孕媽咪本身有糖尿病、肥胖或貧血等問題,產後傷口感染機率就會大增,因此醫師建議有這些體質的孕婦在生產前應該先將血糖及血紅素控制好,降低產後併發症發生。另外,待產時間過久或破水時間過久的產婦,也有比較高的機會在產後發生傷口感染的情況。倘若傷口真的發生紅腫熱痛甚至流膿問題,孕媽咪千萬不要緊張,應儘早回接生的醫院給醫生做診治及處理,才能避免傷口潰爛後遺症發生。
返家照顧是關鍵 保濕、抗菌缺一不可
洪泰和醫師說明,目前針對剖腹產後傷口感染處理方式,首先會判斷感染的程度再提供適合的治療,若是輕微發炎的話,只需透過口服抗生素的藥膏治療即可;但若出現中度發炎情況,除了服用抗生素外,還會使用優碘消毒傷口,再透過浸潤過生理食鹽水、擰乾的散紗布將化膿的組織液吸附上來,待新肉長出來後,再使用免縫的紙膠讓傷口自行痊癒。若不幸發生重度發炎,通常傷口會長達3公分以上且深度達半截指頭,因此會先替媽咪安排住院,經由點滴給予抗生素,必要時得將崩裂的傷口撐開進行清創處理,然後由醫護人員每日進行上述濕換藥步驟數次,待急性發炎期過後,新的肉組織長出來,再重新縫合傷口,讓媽咪能夠健康出院。
「預防永遠都勝於治療!」洪泰和醫師補充,自然產的媽咪要多留意會陰部傷口照護,建議在第二天開始在臉盆中加入溫水及幾滴優碘,以此加速傷口的癒合;若是剖腹產的媽咪,由於傷口癒合需要一定水份,以加速皮膚表皮細胞的增生,因此護理人員多半會選擇使用具保濕且抗菌成分的敷料,不只可以確保傷口表皮生成,外部的防水貼膜也能讓媽咪們返家後可以正常沐浴,不會造成傷口細菌感染。
注意傷口照護 媽咪也要愛自己
洪泰和醫師提醒,產後媽咪返家後,除了專心照顧寶寶同時,也應該多留意自己的身體變化,除了多攝取足夠的營養素加速傷口癒合外,當傷口出現紅腫熱痛,一定要儘速回醫院檢查及治療,才不會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產後傷口流膿險潰爛 醫籲:防水抗菌是關鍵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