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琪拉編譯)

每次當你拾起手機,你就在召喚演算法。因為每次當你使用臉孔辨識,替手機解鎖,在Tik Tok上決定要看哪一支影片,下載Google Map決定要走哪一條路,都在使用演算法替你工作。

演算法是指由電腦遵照一定規則與步驟而計算出的結果。演算法不僅使用在手機上,即便家中的掃地機器人也是使用演算法後的結果。過去幾年來,演算法大大影響人類生活,從決定一個人符不符合貸款資格到犯人的刑期與證據的蒐集,都越來越仰賴科技與演算法。

然而,最近也越來越多人擔憂被演算法宰制的人類世界,是不是沒有想像中的好。因為隨著人類越來越依賴演算法,但演算法如何運作,如何引導出結論,卻是個秘密,再加上人工智慧的包裝,情況更複雜。因為電腦做出的判斷,不一定正確,可能存著偏見,也可能是災難。

人的大腦如同電腦,我們的大腦每天也透過演算法,幫助我們決定一天的行程,穿著的衣服,開車的行車路線等等。但是,因為我們可以檢討大腦的決定,但是機器做成的決定我們卻無從置喙。尤其像是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這種人工智慧技術,讓電腦做成的決定,可能遠超過人類原本的預期。

ADDY488

但是,科技公司現在大量借助[深度學習]的科技,來決定Facebook、IG、Twitter要給使用者每天閱讀的內容、要聽的音樂、要接收的資訊。而這些演算法最終建立出來的模組,是經過多年時間,大量資訊累積來的結果,其邏輯也讓人類難以參透。

以Zillow這間透過演算法計算美國房價的科技公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事實證明,這間從2006年開始透過演算法估測房屋價值的方式,幾年來卻漸漸發現結果並不精準,但是人類也不知道為什麼。最近,Zillow決定關閉他們的Zillow Offers部門,因為發現使用AI來估算房地產並不容易。

美國目前並沒有法規規定科技公司門能使用,以及不能使用演算法到何種程度。不過,美國國會現在正在研擬一套法案,強制要求科技大公司,像是Google、Meta、TikTok等,要給予使用者選擇完全沒有演算法控制的介面,稱之為[過濾泡泡透明法] (Filter Bubble Transparency Act)。

然而,立法速度一向遠遠落後於科技進步。專家都認為,儘管立法對於管制科技公司很重要,但是雙方彼此間還有很大的歧見與落差。

資料來源:https://edition.cnn.com

新視野平台AD4